近日,記者走訪貴陽的招聘市場發現,目前,貴陽一些公司的招聘年齡也在不斷“減齡”,有公司規定年齡壓縮到30歲以下。
一位36歲求職者的尷尬
在保險行業工作10年的劉凱(化名)大學畢業后經歷了3次跳槽。如今36歲的他,眼瞅著自己曾經共事過的同事都已經在同行業混出了一官半職,有的甚至身居要職,只有他在原地踏步。
由于他上一個工作需要經常跑外,他考慮回貴陽找一個安定的工作。今年年初,他參加招聘會才發現,他這個36歲的年齡已經被卡在招聘年齡條件之外了,企業對于年齡的要求多數在35歲以下。而且,很多投簡歷的競爭者年齡比他小。
“其實,想繼續在原單位工作還有希望升職,但是公司競聘需要等上2年,如果不能競聘到副總的職位,恐怕更耽誤未來的職業生涯。”劉凱表示,下一次競聘,自己將是38歲,如果升職不成功再跳槽將更難。而且跟比他年齡小的人一起競聘,他也不占優勢。所以,他現在有些猶豫。
劉凱告訴記者,他也考慮過離職,但這個年齡確實有點尷尬,總覺得在本公司還有希望,但競聘的挑戰性又太大。他明顯感覺到,35歲職場“紅線”在銷售等競爭激烈的行業里特別明顯。近幾年,甚至出現過30歲就沒有競爭力的現象。“有時候需要熬夜,我自己都感覺力不從心,不如單位二十多歲的小伙。”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優勢,一是這么多年積累的資源和人脈,另一方面就是經驗。
劉凱覺得自己能力還是有的,如果實在沒有好工作,那就自己做點小本生意。
超七成受訪者認同職場“35歲紅線”
針對30~35歲的年齡存在職場“生死線”的說法,記者調查了50位貴陽市民,其中女性37位,男性13位,大多數男性年齡在25-40歲,女性年齡在21-39歲。調查結果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認同上述觀點。
接受調查的大多數男性認為,如果30歲以上還沒有升職,就會考慮更換工作;女性則不太受這個職場“紅線”的影響。對此,多數男性認為,應該放寬招聘的年齡要求,不應該設定在35歲以下。
“現在都在討論延遲退休,35歲的年齡應該屬于年輕人范疇,正當年啊?招聘單位對年齡限制應該適當放寬。”受訪者袁先生說,可如今職場“生死線”的年齡不僅不往后推遲,反而更加嚴格,他在求職中發現,有的公司將年齡條件鎖定在不超過32歲,有些更苛刻不超過30歲。
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80后”一般都在公司做到中高層管理人員,多數人沒有跳槽的想法。不過,也有人表示,如果自己在35歲之前沒有升職,會考慮換個工作,“因為在一個單位干久了還原地踏步,會很沒面子。”
對于沒有升職也不會選擇跳槽的人來說,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工作比較讓他們滿意,另外可以照顧家庭,有這樣想法的女性居多。也有人表示,想要尋求事業上的穩定,畢竟已經熟悉了現在環境,隨著年齡增長,自認為跳槽后也不會有優勢。
企業發聲:年輕人更有創造性
隨后,記者采訪了貴陽多家招聘企業的工作人員,對于招聘條件中的年齡限制,多數企業代表表示,確實是要求35歲以下,也有要求28歲以上的。另外,記者發現有的企業對已婚已育要求減少了,因為有的已婚已育求職者可能會要二胎。所以,這個限制在招聘條件中基本刪掉了。
貴陽某企業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公司基本定在32歲算一個年齡界線,因為,如果超過這個年齡還在基層工作的話,說明這個人的實力不夠強,所以,單位基本很少聘用這種員工。他們公司的銷售職位、業務經理職位要求是26-32歲。現在基層的銷售崗位都比較傾向于用年輕人,年輕人的執行力和可塑性都比35歲還在求職的員工好很多。
在銷售崗位這種傾向更明顯,一般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工作,他們有激情,有執行力,業績也會比較好。如果35歲還在做銷售,那可能各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很容易被年輕人替代。
一地產企業的周女士表示,雖然公司并沒有35歲職業這種規定,但在選擇上還是喜歡用年輕人,年輕人更有創造性,更容易培養。不過,在一些具體的崗位招聘上,公司還是要看求職者的經驗。
對于職場“紅線”這一說法,貴州大學社會學殷嘉凱教授表示,有些企業考慮年齡也主要擔心結婚成家以后,擔心家庭瑣事會影響事業。但實際上能力才是關鍵,企業用人應該因材施用,根據企業的需求來使用人才,而不一定要根據年齡設限。
企業拒絕大齡求職者,是企業的自由,但是如果企業觸犯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求職者可以維護自己的利益。此外,不管年齡有多大,求職者千萬別氣餒,只要求職者自身有競爭力,都會被用工單位所任用。(本報記者 李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