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遵義市習水縣何某通過網上信訪反映其家庭情況困難,沒有低保。
省信訪局將何某反映的信訪事項通過網上迅速地轉交遵義市習水縣人民政府處理。2018年11月14日,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找到何某進行調查核實,問題得到很快解決。
“感謝信訪部門的所有領導,感謝您們的高度重視,感謝遵義市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親臨我家,讓全家得到了最底生活保障,您們辛苦了。”何某通過信訪平臺,對省信訪局和有關部門所做的工作進行評價,表示結果很滿意。
2018年9月5日,貴陽市花溪區李某通過網上信訪反映家里土地被征收,但一直未得到征收補償款。
該網上信訪事項交辦至貴陽市花溪區人民政府后,政府工作人員立即著手調查核實。經查,李某反映土地征收款未得到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員間的權屬糾紛問題。
2018年9月10日,經李某所在的社區及村委會多方協調,糾紛雙方友好協商,問題得到解決。工作人員回訪時,李某對處理結果表示非常滿意,并稱道,困擾我的“大麻煩”成了“小問題”,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就得到圓滿解決,感謝各級領導對我的關心。
及時處理好群眾的“網上聲音”,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越來越多的群眾放棄傳統信訪,網上信訪逐步成為群眾訴求的主渠道,公信度不斷提升,網上信訪平臺的使用,實現了對信訪事項的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公眾訪問“貴州省網上信訪”平臺,填寫姓名和證件號碼注冊和登錄,就可以進行投訴、提出建議,隨時查詢處理過程和結果,并作出滿意度評價。
近年來,省信訪局以服務群眾、方便群眾為出發點,不斷暢通拓寬網上信訪渠道,構筑起便民利民的網上服務矩陣。2013年搭建省、市、縣三級黨政主要領導群眾直通交流臺,開通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便民投訴渠道。2015年建成貴州省網上陽光信訪信息系統,與國家信訪信息系統互聯互通。2016年開通貴州手機信訪和微信信訪,進一步完善市、縣兩級網上信訪平臺,建設視頻接訪系統。
目前,全省形成了集互聯網投訴平臺、領導信箱、電話、短信、手機APP、微信、視頻于一體的多渠道訴求表達體系,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真正實現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反映訴求、提出意見建議。
省信訪局進一步將人工智能手段運用到信訪工作中,優化工作流程、規范受理辦理、壓實工作責任,著力打造群眾好用、管用、愿用的網上信訪成效明顯。目前,網上信訪量已超過總信訪量的50%,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達到99.64%,按期辦結率上升至99.37%,群眾滿意率達到了97.83%,群眾通過上網隨時隨地查看處理流程,辦理過程、處理結果公開透明,極大的方便了信訪訴求,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減少了群眾的信訪成本和車馬勞頓之累。
據記者了解,省信訪局在打造“陽光信訪”的同時,還不斷加強“責任信訪”、“法治信訪”建設,按照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群眾參評率、群眾滿意率等各項考核指標,進行動態監測,智能追溯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優化信訪事項各環節的辦理時限,縮短信訪事項流轉時間,提高信訪事項辦理的及時性,提升信訪事項辦理效率,做到網上交辦和網上督辦相結合、電話聯系與實地走訪相結合,推動信訪問題及時就地、快捷高效解決,信訪網上投、事項網上辦、結果網上評、問題網上督、形勢網上判,辦理過程、方式、結果全過程網上公開,使人工智能在信訪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小”信訪為民“大”情懷,“上訪”變“上網”,將不斷滿足新時代群眾的新需求,足不出戶就能為民解憂。(李青)
貴州省網上信訪(點擊進入)
貴州信訪手機APP(二維碼)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