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王莉)春風拂地萬物蘇,三月訪鄉農耕忙。鋤草、松土、施肥,在黃平縣一碗水鄉的田間地頭盡顯出一派春耕農忙的景象,田間種植的白芨、玫瑰、太子參、八月瓜、藍莓、金秋梨等正在春日暖陽的照耀下萌出嫩芽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一如產業結構調整讓一碗水鄉沐浴著政策之光。待到金秋豐收時,農人歡喜笑顏展。農作物豐收之時便是鄉親們獲利之時,在一項項福利政策的扶持下,一碗水鄉的百姓正用自己的雙手漸漸摘下貧困的帽子,讓自己一步步走上致富的路子。
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一碗水鄉的這片土地原先種植的水稻玉米等谷物,村民們自給自足,而如今這里早已變成一片盛產藥材水果的“寶地”。2018年全鄉轄區種植太子參面積達2.6萬畝,白及1200余畝,大馬士革玫瑰530畝,八月瓜460畝,荷田養魚110畝,實現了“多點開花”。
記者來到長龍灣村,十幾名村民正揮著鋤頭在玫瑰園里鋤草呢,大伙兒忙得熱火朝天。正忙著給玫瑰園鋤草的村民江孝明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們將自家的土地流轉出去,每畝地一年可得500元的租金,平日里再到這玫瑰園里來做點松土除草修剪枝丫的活兒,每天工作8小時能拿到80元的工資。
(村民們正在玫瑰園里鋤草)
江孝明笑著說道:“年輕的時候我也出去打過工,由于沒有文化工資很低,而且離家遠無法照看家庭,但是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解決我的就業問題了,只要人不懶,都能夠脫貧的!現在的生活環境和條件都變好了,路修好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有活干了,真心感謝黨、感謝政府時時刻刻為我們著想!”
在印地壩村,八月瓜藤早已悄悄萌出了嫩芽,正順著瓜架子向上“攀升著”,周圍寨子上的村民一大早就到這八月瓜田里鋤草施肥,開始一天的勞作。今年80歲的郭洪珍老人到這種植八月瓜已經快一年了,別看老人家年紀大身體還挺硬朗,去年3月份她聽人說有老板來村里投資種植八月瓜,正四處招人干活兒呢,在家閑不住的郭洪珍就跟寨上的人約著一起到這干活兒來了。
(八月瓜藤)
“沒到這里種八月瓜之前,在家也是閑著沒什么事做,來到這里每天施施肥、鋤鋤草,就和以前干農活種莊稼一樣,每天還能得80塊錢,一個月我至少能做二十多天,一個月下來也是一筆收入,就算不在這種八月瓜了,也還可以去種種太子參什么的,現在總會有活兒干!”郭洪珍對記者說。
(郭洪珍正給八月瓜地里施肥)
引進企業有技術,高端農產品有銷路
印地壩村八月瓜種植基地的負責人范先軍向記者介紹,八月瓜是一種很好的藥材,它有防衰老、降三高、抗癌等功效,果實能加工制作成果皮茶、果膠、精油、面膜、口服液等各種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上都十分暢銷,所以種植八月瓜是不愁銷路的,而目前市場上的八月瓜及其系列產品的缺口還很大,已經達到供不應求的狀態。
(俯瞰八月瓜種植基地)
范先軍告訴記者,這個八月瓜種植基地于2017年12月開始籌建,2018年3月種植完成,一般八月瓜種植三年就能有所收益,這批八月瓜明年就可以收獲了,到第四年畝產量就能達到1500斤左右。“這八月瓜的畝產值在1萬元左右,而且這1萬元的畝產值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產值,我們公司現在有專門的團隊在做產品研發,將這些八月瓜制作成果茶、果膠、精油、面膜、口服液等,那價值就不可估量了。”范先軍說道。
(八月瓜種植基地)
目前,范先軍團隊所種植出來的八月瓜及其系列產品廣銷四川、浙江、福建、湖南等地,還出口到了日本,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當地村民也非常看好這個產業,部分村民現在跟著范先軍學習種植,待時機成熟后也準備自個兒種上幾畝。范先軍對記者說:“只要當地村民肯種,他們就負責提供技術,并且還會幫助村民打通銷售渠道,這也是我們為脫貧攻堅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范先軍正在固定八月瓜藤)
一碗水鄉黨委書記雷凌云告訴記者:“種植高端農產品能夠加快脫貧攻堅的步伐,而我們現在正采取的策略就是通過引進外地的新興種植企業,他們有技術、有銷售渠道,而我們當地老百姓有勞動力,就可以讓這些企業來帶動當地的老百姓種植一些高端的農產品。”
深化產業結構調整,“一村一品、十戶一體”促發展
優化產銷質量有效促進產業穩定發展,建成“農文旅觀光一體化農業園”和“高標準中藥材示范園”。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黃平縣一碗水鄉通過打造“一村一品”產業規劃,創建“十戶一體”聯創共建成為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新平臺,建立170個聯產業發展主體,形成以“印地壩村農文旅觀光一體化的農業園區和朗滸村現代高標準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區兩大園區”為中心,輻射周邊4個行政村的高密集勞務輸出就業帶。大力發展貧困戶增收產業,因戶制宜發展精品水果、中藥材等,以太子參、白芨、林下養雞、精品水果、大馬士革玫瑰等作為重點產業,按照村支部為核心,鼓勵每個貧困戶至少都參加一個合作社,并把種植在相鄰土地上的農戶捆綁在一起發展產業,加強市場營銷和技術指導,確保了82%的貧困戶都有了自己的產業。
(從土里萌芽的白芨)
同時,利用村集體專業合作社,發展并建立完善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戶種植太子參含境外面積達50000余畝,白芨1400畝(利益聯結貧困戶145戶),大馬士革玫瑰530畝(動態利益聯結貧困戶7戶),金秋梨1000畝,藍莓1100余畝、八月瓜400余畝。
(萌芽的藍莓枝丫)
此外,抓好市場營銷和技術指導,創新產銷對接方式。主動服務企業,將貧困對象介紹給企業,幫助貧困對象在家門口就業,促進全鄉300余戶群眾增收,就業群眾月增收1500余元,幫助企業流轉土地600余畝;利用東西部協作幫扶項目資金700萬元,協調流轉土地40余畝建設農產品鮮貨交易市場及初加工廠,交易市場建成后,將鏈接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環節、交易網絡和倉儲運輸的完整產業鏈,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發展定向化、集中化、規模化、品牌化,帶動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