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羅茜 記者 楊懿)在黃平縣浪洞鎮,有一個坐擁大量溫泉資源的行政村,它叫溫水塘村,這里的村民,從出生到老去,泡溫泉是一生的“必修課”,個個身體都很好。如今,當地村民利用溫泉資源,做起了康養式旅游的大文章,收獲的是財如長江滾滾來。
溫水塘村距離黃平縣城有40多公里,因村中有溫泉而得名,媒體將這里的溫泉稱之為“苗疆圣水”。據了解,洗了這里的溫泉,全身有滑滑的感覺,血液循環加快,疲勞一掃而光。此外,這里的溫泉,對感冒有“輔助治療”的作用。感冒病患者,常去洗澡,會好得快些。
溫水塘村一角
近日,在溫水塘村采訪時,記者看到,村里的溫泉池在村委會的旁側,男女各一池,雖然有房舍設施,但頂部卻大開天窗,是“露天式”的,當地村民說,這樣做是為了確保池子里有更好的空氣流通。
記者在男池內,看到很多人在光身洗澡,有老有少,有當地人,也有外來游客,一個個都是一臉的愜意。水面上,熱氣騰騰,伸手觸摸,很有溫度。
老人們在玩牌
看到有記者來采訪,當地人都說起了洗溫泉的好。村民劉朝平說,當地人幾乎每天都洗溫泉,風雨無阻。而洗溫泉帶來的好處很多,比如不會生皮膚病等。
溫水塘村目前八十歲左右的老人有四、五十人之多,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其中,八、九十歲的老人,絕大多數行動自如。劉朝平認為,老人長壽,與洗溫泉也有一定的關系。
記者走訪了村中部分長壽老人或他們的親屬,結果發現,他們牙牙學語時,就泡在了溫泉里,只要不出門,幾乎每天必泡。
村民田茂業去年已經去世,活了99歲,泡溫泉,是他人生的必修課。他的家人反映說,身子泡在池子里,老人頓時就來了精神。
扳手腕的楊科學
村中老人楊科學,接近90歲了,不僅行動自如,還可以和年輕人扳手腕。采訪中,他當記者的面和五十歲的劉朝平較量,最后是輸了,但“打死老虎累死牛”,劉朝平也累的夠嗆,臉都紅了。他承認,扳手腕,楊科學是位不好對付的對手。
楊科學說,他一生就有兩大嗜好,抽旱煙和泡澡,它們是他每天的“必修課”。
溫水池
溫泉池是溫水塘村老人們的樂園,泡澡則是他們的精神寄托,在老人們看來,泡溫泉那是“泡一泡,十年少”。村里有一位吳姓老者,因為受傷先到黃平治療,后來轉移到凱里,最危險的時候,吊上了氧氣,醫院下了病危通知。
但最終,吳老者挺過來了,回到家僅三天,就開始泡溫泉,下水后精神煥發,一掃病態,像變了個人,當地村民嘖嘖稱奇。
老人自己也說,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泡上溫泉,好多事就都想起來了。
“好運來”農家樂
“要說溫泉有神奇功效,我們不敢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任何人,只要每天堅持泡澡,身體干凈,患病的幾率就會降低。”劉朝平說。
溫泉除了滋養著溫泉村的村民,也給外地游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幾乎每天,都有外地游客到這里泡澡,甕安、施秉、余慶、凱里、黃平等地的游客比較多。節假日還有來自貴陽、遵義,甚至省外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回頭客”。
村民劉朝平告訴記者,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情況,有的游客進入溫水塘村后,一住就是十天半月。“這樣的游客,越來越多,我認為這是一種旅游的趨勢,值得去認真思考。”劉朝平說,在他看來,這種深度式的養生旅游,很有挖掘的潛力。
“好運來”農家樂
據了解,劉朝平從2006年起,就圍繞溫泉做起了“好運來”農家樂,好運來果真有好運,由于游客眾多,加之經營得當,他年收入有二三十萬。現在競爭日趨激烈,但是年收入少不下十幾萬。
“坐擁溫泉,就得金山銀山。”浪洞鎮溫水塘村領導班子也認準了發展溫泉康養式旅游的路子,除了鼓勵村民在相關領域創業外,還在縣、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增強旅游接待能力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溫泉這篇文章做好,用實干的精神和態度,去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溫水塘村支書任明章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