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印地壩村八月瓜種植果園基地,蔓延的樹藤縱橫交錯,藤上結滿了一個又一個誘人的果實,十分惹人喜愛。落葉木質藤本葉為掌狀復葉,小葉3~ 7片,倒卵或長倒卵形,雌雄同株,根莖葉均可入藥,全身是寶。藤上長出的八月瓜果實呈長橢圓形,形似香蕉,成熟時外皮顯淡紫,果肉香甜細膩,鮮嫩多汁。
“我們這里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溫度適宜,為發展種植業提供良好條件。目前一共種植了400多畝的八月瓜,務工人員都是來自本村的,每天最少20人,最多可達80人,貧困戶占了大多數。群眾在基地務工就業,收入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印地壩村第一書記楊昌榮笑著說。
“八月瓜種植基地有工作的時候呢,我們就去務工,主要是除草、施肥等一些基本工作,每天也是能夠得到80元的收入。基地就在村里,沒事做的時候呢就在家里做做家務,可以兩頭兼顧,這個項目還是好”。在采訪過程中,今年已經63歲的潘再珍老人說道。
2017年以來,黃平牁果產業高科有限公司與該村干部協商,由村干部牽頭,幫扶干部協助動員群眾流轉土地進行規模化、集中化、產業化種植八月瓜,最終流轉460畝土地。據了解,印地壩村通過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群眾在基地務工月增收1000元以上,同時,151戶群眾土地流轉每年分紅20余萬元,在公司的輻射帶動下,有效帶動群眾增收,為推動脫貧攻堅提供堅實的基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