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十戶一體”抱團發展給革家風情寨帶來了美麗“蝶變”,重安鎮望壩村抱團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大膽創新,不斷從治理環境衛生延伸到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推進群眾民主監督工作進程、帶動本地特色產業發展,再到推動社會誠信建設、和諧文明建設甚至是社會消防安全防范等方面,開創了一個“農村發展產業一起幫,公益事業一起建,社會責任一起擔,文明鎮村一起創”的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面貌。
村里的環境美了
“十戶一體”模式最開始是從整臟治亂行動中探索出來的,因此,在所有變化中最明顯的就是村里的環境衛生了。
在“十戶一體”聯環境衛生政治推行前,村里公共區域沒有人清掃,平常村民也不太講究清潔衛生,生活垃圾隨處亂丟,柴草和農業生產工具亂放,全靠村干部幾個人管,想管都管不過來”重安鎮望壩村黨總支書記肖啟成說。為了改善村里的情況,望壩村以推行“十戶一體”抱團發展為載體,按照就近原則每10左右的農戶成立一個聯合體,每個聯合體選出一個有威信、有帶動能力的人作為“戶長”,每個發展主體作為環境衛生整治責任主體,承擔由村兩委劃分的環境衛生整治區域的日常環境衛生保潔責任,并將各責任主體完成環境衛生保潔工作情況進行公示,建立環境衛生督查和考核機制。
“現在,每個發展主體都負責抓好自己區域的環境衛生,有了責任主體,大家的積極性都提高了起來。現在村里農戶的房前屋后和公共區域都比較整潔,村容村貌可以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重安鎮望壩村黨總支書記肖啟成看著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笑得很欣慰。
村民的素質高了
“十戶一體”推廣起來以后,各寨輪流值班打掃衛生,通過評比、競賽、流動紅旗的方式提高村民的搞好衛生的積極性和覺悟性。漸漸地村里的環境變美了,村兩委嘗到了“甜頭”,把“十戶一體”的發展模式推廣到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當中。村民積極地參與到全村的民主管理當中,村民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
“自從開展‘十戶一體’抱團發展以來,我們村經常召集大家開會、打掃衛生、宣傳學習黨中央的各種方針政策,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很好,積極參與到新農保、新農合工作當中來”村民羅仁相說。
望壩村實行“十戶一體”管理以來,共宣傳新農村建設、道路硬化、環境整治等惠民政策15項,辦理事項15項,完成率達100%。
村干的工作輕了
“‘十戶一體’的核心是‘連’”,縣委常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德同志到望壩村調研時說,“十戶一體”通過連接黨員和群眾,富裕戶和貧困戶,致富能手和無技術的貧困戶,把基層服務群體劃分為一個個網格單元,把村宣傳由大變小,縮小基層服務的區域,使得基層服務更加的細致和到位。望壩村就是這樣做的,以“十戶一體”為單位,以點帶面開展惠民政策宣傳、環境衛生評比、社會治安聯防、發展特色產業,并為開展得好的主體頒發流動紅旗,激發了內生動力,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村兩委的成員不多,卻要管著全村大大小小的事情。重安鎮望壩村主任王興祥曾經為處理好許多小事撓破了頭:“在沒開展‘十戶一體’抱團發展之前,做工作是相當困難的,不管大事小事都是村兩委去解決,對雞鴨鵝吃莊稼的小事都要村兩委去解決,帶來了工作的麻煩。開展‘十戶一體’以后,小事都由戶長帶頭化解,不管是夫妻吵架、牛吃莊稼或是口角之類的小事都可自行解決了,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村兩委的工作負擔。”
“戶長”對抱團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由群眾選舉產生的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熱心公益事業的黨員或能人作為召集人即“戶長”,承擔村民糾紛調解、信息采集、暢通精準扶貧政策傳達渠道等責任,望壩村對“戶長”實行包保主體責任制、連帶責任制,明確“戶長”富幫窮,強幫弱的主體責任,降低了村干們在開展各項工作時所遇到的困難,讓村干能夠更加集中力量,拔除貧困窮根,引領村級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村民的錢包鼓了
每個村都有不多不少的致富能手,但是這些致富能手社會責任感不強,帶富意識差,貧困戶想要通過產業發展脫貧,要面對來自資金、技術、人員、市場的風險,只能是單打獨斗,十分挫傷貧困戶的積極性。望壩村通過“十戶一體”抱團發展模式,從治理環境衛生開始,升級到根據群眾意愿、特長、習慣,結合為共同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革家臘染、刺繡等技藝的利益共同體,由原來的“輸血式”扶貧變成了“造血式”扶貧。(楊小寧 龍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