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黃平縣因勢利導,發揮自然環境的優勢,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將傳統蜜蜂養殖作為脫貧產業進行開發,重點扶持不占地、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的林下產業,幫助貧困山區林農帶來學得到、摸得著、看得見的實惠,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2014年以來,黃平縣利用原有農戶傳統養蜜蜂的優勢注入財政扶貧資金201.95萬元,累計發展林下養蜂19600多箱,2018年蜂蜜產量60多噸,產值900多萬元,項目覆蓋貧困戶310戶1890人。
政府引導,夯實產業基礎。黃平縣強化資金整合,充分利用好特惠貸、社會資金等金融支持,將資金引導投入發展林下經濟,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投入資金,加大“組組通”、產業路、小康路建設力度,破解了農戶出行難問題,也成為實實在在的產業路,讓蜂蜜產業“走得出去、留得下來”,為林下經濟發展筑牢基礎保障。目前,全縣“組組通”任務341條644.796公里已全部完成并驗收,縣鄉道公路保養維護穩步推進,基礎設施進一步健全,產業發展基礎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因地制宜選準產業。因地制宜選準產業是產業發展的根本,黃平縣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通過不斷探索和發展,按照“品種區域化、發展規模化、基地規范化、加工現代化”的產業化發展形式,以資金多元化、種植專業化、產業品牌化、主體專業化和引導規范化培育和建設,讓發展林下經濟成為當地“精準扶貧”的新利器,有效加快低收入農戶脫貧步伐,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三是強化監管提高品質。黃平縣強化原生態蜂蜜質量安全檢查,加強蜂蜜產品質量監督,通過合作社自檢的形式,保障蜂蜜產品的質量達標。以監督監管常態化,提升消費者對蜂蜜產品的信賴度,擴展蜂蜜產品消費市場,為蜂蜜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在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基礎上,積極開發精深加工產品,生產綠色有機產品,注冊商標,按照高質量要求發展優質農產品,逐步實現標準化養殖,保證品質,提高產品附加值。
龍頭帶動,抱團實施發展。在因地制宜選準產業基礎上,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培育壯大林下經濟規范化生產和深加工的龍頭企業,提高生產加工能力,擴大加工總量,充分發揮好龍頭示范帶動效應。一是創新發展方式。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探索“合作社+黨員+農戶+貧困戶”的組團式產業扶貧模式,通過黨員帶頭,積極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通過規模養殖、嚴把質量、統一銷售的模式,實現產銷“一條龍”服務。如上塘鎮2018年發展1000余箱蜂,當年收割蜂蜜10000公斤,產值達150萬元,參與養殖的10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達5000元以上。紙房鄉通過合作社發展養蜂戶136戶,養蜂1420箱,年產蜂蜜10000多公斤,產值100萬余元。二是擴大產業規模。通過注入扶貧資金,扶持龍頭企業擴大產業發展規模,2018年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扶持貴州苗疆蜂業科技有限公司建成7個蜂場2000箱蜂,不斷推進規模化養殖、產業化經營,增強抗風險能力。指導幫助企業提升發展意識,向自主研究和完善產業鏈方向發展,力爭盡快完成養蜂研究所和產品加工廠建設,真正做到“把蜂蜜用成黃金”。三是引導農戶加入。群眾是產業發展主體,尊重群眾發展意愿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黃平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尊重林農發展意愿,出臺了一系列從金融支持、土地流轉、基地建設、品牌打造、產品加工等方面政策措施對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進行指導和規劃,為進一步推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走向標準化、現代化提供了堅實基礎,吸引廣大農戶加入養蜂產業。
技術培訓,推進科學養殖。組織開展以全縣農村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鄉鎮分類專業培訓和企業自主指導培訓為主的縣、鄉、企三級養蜂產業技術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產業技術水平和發展能力。一是縣級統籌培訓。今年以來,全縣圍繞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組織開展好農村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工作,在新州、重安、谷隴、上塘等鄉鎮開展中藥材、養蜂等種養殖培訓,完成各類技術培訓農民4.25萬人次。二是鄉鎮分類培訓。組織養蜂專業戶外出學習和借鑒優秀蜜蜂養殖技術,堅持把養殖技術作為促進養蜂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在保持現有養殖規模的基礎上,由鄉鎮組織養蜂專業戶、農業中心技術人員定期培訓,認真總結蜜蜂養殖技術經驗,加快探索形成適合當地的養蜂業發展新模式,努力提高養殖綜合效益,為生態養蜂產業規模化養殖奠定堅實基礎,并為貧困戶的養殖提供技術保障。三是企業自主培訓。組織企業及合作社同蜂場簽訂技術指導協議,完成集中理論培訓和上門指導培訓,從基本認識、日常管理、育王技術等方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開展培訓,有效轉變農戶思想觀念,激發農戶學習激情,提升農戶技術水平和發展能力,奠定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基礎。
利益聯結,群眾多方參與。發揮企業帶動作用,吸引更多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連接生產端和市場端,構建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保障農戶收入,消除農戶后顧之憂。一是貧困勞動力參與蜂場管理利益聯結。貴州苗疆蜂業科技有限公司實行貧困戶參與蜂場管理和農戶自助管理的“蜜蜂保姆”和“蜜蜂代養”模式。“蜜蜂保姆”即每戶貧困戶在專業技術員指導下管理50-100箱蜂,每箱每年發放120元的勞務費,并按產品收益的20%分紅。“蜜蜂代養”即農戶免費到企業最多領養5箱蜜蜂,技術支持等要素保障均由企業提供,產出的蜂蜜按市值50元/斤回收。截止目前,公司聘用參與管理的貧困戶有47戶164人,管理蜜蜂2000余箱,領養蜜蜂的貧困戶102戶471人,領養蜜蜂510箱,二是村企共建蜂場利益聯結。為擴大產業規模,帶動貧困戶致富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貴州苗疆蜂業科技有限公司與當地村委會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建設蜂蜜養殖場,由村委會提供場地并協助苗疆蜂業公司進行管理,收益的10%返給村里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三是扶貧資金入股利益聯結。貧困戶每年將扶貧資金投資入股,并按扶貧資金投入的9%進行分紅,保障穩定收入來源,截至目前,東西部協作資金利益鏈接貧困戶122戶360人,2019年預計產值達900萬元,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張忠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