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楊玲 楊懿)一蓬蓬綠油油的藤蔓爬滿棚架,一個個飽滿的百香果掛滿枝頭,迎風搖曳,令人垂涎欲滴。走進黃平縣舊州鎮岑花村的百香果種植基地,放眼望去,百香果都掛滿了豐收的“笑臉”。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黃平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探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引導和鼓勵當地農戶因地制宜地種植經濟作物。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百香果種植,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百香果成為了貧困戶的“致富果”。
大部分人還不太相信,小小的果子會給大家帶來收益。黃平縣岑花百香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17年開始引進百香果種植時,只種下幾個月,地里的百香果便開始結果了,收益也很可觀。因此,岑花村迅速掀起了種植百香果熱潮。
在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中,岑花村支兩委規模化流轉土地資源,集中火力發展帶動性產業,市場化打造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同時,岑花村白香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自己培育果苗,充分發揮產業“造血”功能,促進產業增效農戶增收,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據岑花村黨總支書記廖朝飛介紹,近年來,岑花村通過院壩會,大力開展扶貧政策宣傳;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促使他們擺脫“等、靠、要”的思想,組織全員培訓,引領群眾通過勤勞脫貧致富。大力發展產業,村兩委2017年通過外出考察,決定優先發展百香果產業,建設110畝基地,并不斷發展壯大。通過百香果合作社帶動,相繼成立百香果、藍莓、肉牛、商品兔等種養專業合作社和技術開發公司,百香果擴大到300畝,藍莓種植450畝;肉牛養殖205頭,商品兔養殖2000只,“兩種兩養”助農增收產業初步形成。2018年全村88戶貧困戶實現分紅8.08萬元,2019年預計達到19.67萬元;勞動務工收入達到45萬元。今年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到21萬元。
通過兩年來的種植,百香果產業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不僅岑花村貧困戶有了穩定地租收入,還有一份到種植基地務工的收入,切實走出了一條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好路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