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縣翁坪鄉的綠水青山
日前,筆者走進位于與凱里市相鄰的黃平縣翁坪鄉永望村,黑毛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就建在一片占地200多畝的叢山草林里。由于擔心非洲豬瘟病的傳染,我們只能在外面觀看,標準的豬圈棚在寧靜中顯得孤獨。這家地處偏遠、發展四年多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管理上顯現出嚴格、科學與規范。
翁坪鄉永望村黑毛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
“在這里喂豬一個月有2300元收入,這都多虧有合作社理事長楊超權這樣一位懂經營、特別能吃苦的引路人。”在合作社養豬的楊阿朵說。
一身衣服掛滿了草屑、包谷粉、灰泥土,腳上一雙略顯笨重的戶外鞋幾乎看不出本色,臉龐黑里透紅……這就是五年前返鄉創業、擔任村委會會計兼黑毛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農村黨員楊超權。
翁坪鄉永望村黑毛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商品黑毛母豬
“創業,有時需要把自己逼到一個境地,才能逼出勁來,逼出路來……”挑起重擔的楊超權,樸實的話語里透著自信。
今年50歲出頭的楊超權是土生土長的翁坪鄉永望村人,此前曾在當地的馬家巖發展90多畝的水果園,打工十多年來,他先后到廣東的果園場、養殖場等地打工,同時留心學習自己喜愛養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2016年9月,喜愛和積累了一些養豬工作經驗的楊超權,看到翁坪鄉發展黑毛豬養殖漸成氣候時,他停下了在外打工的腳步,選擇在自己土生土長、綠水青山的家鄉創業,“干一把”自己一直喜愛和琢磨的養豬產業。
當時,恰值黃平縣翁坪鄉黨委、政府傾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扶貧產業資金需要注入農民專業合作社或養殖大戶、帶領村民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之際。
打定主意,說干就干。楊超權拿出十多年打工積蓄28萬元的全部“家底”,以自籌資金+政府入股的方式成立了“黑毛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時,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組織本村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楊超權都按期給貧困村民進行了保底“分紅”。
“一頭雜交白豬一年體重可長到兩百多公斤,而‘黑毛豬’一年體重只能長到百多斤,生長周期的延長加上要喂煮熟的飼料,無形中增加了成本投入,自己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楊超權說。
伴隨著人們對“黑毛豬”養殖方法上的生態環保,品嘗到真正具有原生態豬肉味的感受,由于口感好、肉質細嫩、市場前景好的銷路,黑毛豬售價每公斤要比一般豬肉高出市場1-2元,黑毛豬品牌從翁坪向全縣的推出到逐步的響起,“黑毛豬”養殖在黃平各地風生水起,楊超權養殖專業合作社借助“黑毛豬”的養殖,經營也產生快速“逆轉”,又讓他增強了養殖的信心。
據悉,目前合作社有黑毛豬存欄500余頭,能繁殖母豬60頭,合作社項目覆蓋該村貧困戶70戶279人,年利潤50余萬元,每年為貧困戶增收2400元。
翁坪鄉永望村黑毛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育肥豬的黑毛豬
“翁坪鄉永望村是黃平縣深度貧困村,我們逐戶逐人分析研判、精準施策,聚合力、搭梯子、引路子,拓寬村民增收致富路。我們了解到,大多數貧困戶家中有豬圈、有技術、有能力,但發展規模化養豬的很少。動員楊超權成立黑毛豬養殖合作社,讓合作社來引路,把扶貧資金注入合作社里,通過規模化養殖,實現互利共贏,共同致富。”翁坪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簡永杰說。
楊超權創業的腳步在歷經坎坷中越走越遠,越走越好。“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不僅帶動了翁坪鄉永望村周邊當地農戶,還讓鄰近的凱里市灣水鎮、黃平縣內各地的農戶也加入到“黑毛豬”養殖的行列中。(吳忠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