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推進林業行業扶貧工作,舊州鎮結合各村林木資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實際情況,于近日在冷水河社區廣場舉行了護林員選聘活動。此次活動遵循“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嚴格按照“發布公告、個人申請、村鎮考察、鄉鎮公示”等工作程序,選聘2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聘用之后將通過開展崗前培訓、森防演練,提升護林員的管護技能,增強管護責任感,加強防火宣傳,加大巡護力度,做好巡護記錄,從嚴從實做到山林有人護、火災有人防、責任有人擔。逐步壯大森林管護隊伍力量,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就業,為生態保護建設和就業脫貧保障奠定基礎。
近年來,舊州鎮始終堅持生態、扶貧兩手抓,以“生態補償惠民、生態產業扶貧”為主線,用綠色生態這把鑰匙打開脫貧致富的大門,在生態護林員聘用、退耕還林、公益林補償、林下經濟產業等方面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該鎮于2018年實施退耕還林1952.39畝,涉及農戶623戶,其中貧困戶307戶;落實國家公益林補償22943.5畝,惠及農戶227戶,其中貧困戶125戶;地方公益林補償48戶,其中貧困戶10戶。目前已聘用102名貧困勞動力為公益性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工資性收入1萬元;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種植蜂糖李3000余畝,果樹歸村民所有,增長人均收入,尤其優先惠及貧困戶;鼓勵農戶參與采伐跡地更新造林工程500畝,每畝補助100元,極大地增強了貧困戶的“造血”功能,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大力培育、發展林下經濟產業,今年共實施林下養雞項目2個,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2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360萬元,預計覆蓋貧困戶484戶1752人。不僅調動了企業投資積極性,還促進了貧困戶脫貧增收,將生態和扶貧進行深度融合,走出一條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生態扶貧新路子,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共進”,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雙贏”。(楊璐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