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大溪村變樣了!”沿著蜿蜒的村道前行,讓人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放眼望去,一棟棟小洋樓矗立在青山綠水間、一條條“組組通”公路像飄落在山間的玉帶、一項項扶貧產業風生水起......猶如一幅精彩的畫卷徐徐展開。
宰大溪,這個曾經不起眼的偏僻村寨,隨著交通瓶頸被打破,搖身一變,卻成為了鄉村旅游景點。
“因為工作比較忙,有幾年沒回家了,趁著今年的工作相對清閑,回到家鄉,自己一個最大的感觸就是驚喜:以前進村還是泥巴路,現在公路硬化了,道路寬敞了,環境衛生也好了,路兩邊也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寨面貌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月12日,黔東南州錦屏縣宰大溪村村民周先鐘與筆者激動的說到。
“以前村里家家戶戶基本都是低矮木房,而現在大多都變成了高聳的小洋樓,還有不少村民開起了私家車,過年那幾天村里還堵車了呢,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周先鐘接著說到。
“現在條件好嘍,就算下雨天出門,也不怕雙腳都是泥了!”在村委會門前,村民龍志華悠閑地抱著剛滿兩歲的小孫子說到。
“以前,大家只能順著兩邊民房林立的小路、田埂,繞過山腳,再拐幾個彎,一路顛簸進村。”對于村里以前的路,周先鐘感慨頗多。
近年來,黔東南州錦屏縣加快“組組通”公路建設步伐,一條條水泥公路把散落在深山里的村寨、村組串聯了起來,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出行條件,拉近了群眾的關系,也拉近了“脫貧致富”的距離,真正成為了群眾心坎上的幸福路、致富路。看著如今通達每個組、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面,誰會想到交通滯后曾是宰大溪發展的最大制約。
“以前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濘,特別是遇到特大暴雨,根本無法行走,車輛無法通行。村里很多農產品都賣不出去,白白的爛在家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憶往事,村支書龍邦富直搖頭。交通不便,村民賣豬、賣藥材等價格也受到很大的影響,產業發展嚴重受阻。
路修好了,村民致富就有了盼頭。“村里好山好水,條件也好,比到省外務工強多了!”周先鐘高興地向筆者介紹,路修好后,交通成本就降了下來,村里要把700多畝的竹林利用起來,打造旅游觀光和竹子深加工,每年至少可以解決勞動力30人。在外務工多年,家中又有老人要照顧,聽到村里發展產業需要勞動力的消息,周先鐘感覺致富有了新盼頭。
隨著農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也變得更加精彩。如今夜晚走進宰大溪,處處都可以聽見歡快的歌聲,可以看到踏歌起舞的群眾。“以前天黑后,男人聚在一起喝酒,女人圍著桌子打麻將,孩子沒人管,夫妻、媳婆、鄰里間經常因為喝酒、打麻將吵架,現在大家都聚在村委會門前的廣場跳舞、鍛煉身體、愉悅心情。”談起群眾生活的變化,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吳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