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在自家樓下干活,雖工資比大城市少一點,但能天天見到孩子,開銷也小,真的很好。”坐在加工車間里,談起現在的工作,吳道畢深感幸福滿滿。
吳道畢是黎平縣地坪鎮歸白村人,家里父母均沒有勞動力,兩個孩子要上學,2017年以前,他一直外出打工謀求生計。
2018年,地坪鎮歸白村引進了眼鏡架加工“扶貧車間”,組織村里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困難戶及脫貧戶培訓上崗,為群眾就近就業提供便利。
200多平方米的眼鏡架“扶貧車間”里,眼鏡架加工工作臺分列兩排,30多名群眾干得熱火朝天,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目前,歸白村眼鏡架“扶貧車間”已經解決16戶38人就業,其中貧困戶8戶15人。據了解,“眼鏡配件”產業,是按件付酬,一板能計價1.9元,一人每天能做40板以上,一月下來能掙2500元左右,是典型的足不出戶就能就業的產業。
近年來,地坪鎮結合鎮情實際,大力實施“扶貧車間+農戶(貧困戶)”戰略,將扶貧車間與基層群眾的發展精密匹配,結合貧困群眾無法外出就業實際,積極引進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落戶貧困村,先后建起了眼鏡架加工、山茶油加工、羅漢果加工等5家“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困難群眾“足不出村”也能就業增收。
“扶貧車間”的建成解決了企業用工難的問題,實現了企業、村集體、貧困群眾多方共贏,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富一方”。(梁衡 姚進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