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在扶貧攻堅三年多來,我在奮力于家庭脫貧致富的養殖產業發展路上有很深感受,黑毛豬養殖年純收入3萬多元,終于摘掉了‘貧窮帽子’,是黨的好政策,給我們農村貧困群眾的幸福生活。”這是日前,雷山縣郎德鎮也改村返鄉農民工黑毛豬養殖大戶文 宇接受筆者采訪時感激地說。
文 宇說:“我家是也改村第六村民組苗族農民,現家里有4口人,我的父母親先后在2002年和2003年相繼去世。使原本就窮困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在處理好相關事后,為了還上巨額的債務,我剛與妻子結婚不久,外出打工掙錢還債,在多年的打工生涯中,我先后到北京、浙江、凱里等地務工,由于文化低沒有技術,做的都是苦工,勞務費很低,每天得的工資不夠家里4人糊口。我心想,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永遠不會擺脫貧困的。為了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我時常懷著一顆要干一番自己事業的心,但當時一無資金二沒技術,為了能學到一門適用性技術回鄉自主發展,我利用工閑之余到工場附近的養豬場做一些臨時工,‘偷得’了一些養豬技術。在多年的學習積累,2014年,我返家鄉創業的念頭。特別是2015年,黨中央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我們貧困戶也迎來了擺脫貧困,邁步走進致富奔小的春天。”
圖為文宇飼養的一頭曾獲得一二等獎的C組級斗牛王
今年37歲的文宇,2014年打工回來的他,經過多方的考察和認真思考,決定利用打工積蓄的一些資金在家修建了養殖場進行養豬,當年2月中旬與本村村民文彪聯系的一丘0.6畝田地以10年租用期限修建豬場,當時由于資金不夠,他向本村申請村合作社集體經濟發展滾動資金10萬元三年期借款支持,同時,向當地信用社貸款15萬元,順利完成了豬場各項設施建設,同年獲得了縣畜牧局家庭農場1.5萬元和原省紀委4萬元資金的幫助,有效解決了文宇初步創業的燃眉之急。文宇通過兩年多的發展,他家的生豬養殖已初具規模,2017年出欄仔豬100頭、肥豬6頭,僅養豬一項實現純收入3萬多元,加上特惠貸分紅等收入,人均收入達到了9000元,超過了國家脫貧收入標準線。
圖為文宇的養殖場
“前兩個月已出欄一批仔豬,現存欄30頭(母豬8頭,仔豬、肥豬22頭),這8頭母豬,每年每頭生小豬崽2批,一年共有仔豬160頭,平均每頭出售收入600元,一年僅仔豬收入9.6萬元;肥豬年出欄20頭,平均每頭1800元,年收入3.6萬元,兩項全年總收入13.2萬元,除了成本外,純收入3萬多元,年人均有近萬元的收入。”文宇作了一一的算細賬。
“黑毛豬作為我們雷山‘草根’品牌,為提升該產業品牌價值,讓傳統產業變成為富民產業,這幾年來,我用獨特的生態養殖模式,每天備好蔬菜、紅薯或南瓜等山野菜并用機器切好,待大鍋燒水翻開,倒放豬菜煮十來分鐘,然后用包谷糆、米糠混合放入鍋內攪拌均勻煮十余分鐘即可煮熟,這是原生態熟食喂養,讓豬吃好、喝好、睡好,檢驗檢疫生態環保。通過獨特的生態養殖模式,使黑毛豬肉食用味道好,營養高,百姓都喜歡吃,每當出售的黑毛豬,雖然價錢其他豬高點,但黑毛豬肉是市民的青睞。”文 宇原生態養殖的經驗介紹。文 宇還養一頭價值20萬元的C組級斗“牛王”曾參與他鄉舉辦斗牛賽獲得一二三名的獎勵。
“一家富百家學,一戶富帶一片。在文 宇的影響和帶動下,兩年來,我們也改村已有楊光珍、文國慶等5戶創辦了黑毛豬養殖場,他們每戶年養殖黑毛豬均達80多頭,5戶年存欄400多頭。通過文宇的帶動下,他們創辦黑毛豬養殖場,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也改村黨支部書記文 輝說。
圖為艱苦奮斗脫貧戶文 宇作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發言的情景
文宇同志由于返鄉創業脫貧致富成績突出,2018年2月26日,雷山縣召開“2018年脫貧攻堅‘減貧摘帽’暨‘春風行動’動員大會”,對2017年度工作進行總結表彰,150名在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的“艱苦奮斗脫貧戶”、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干部、駐村干部以及脫貧攻堅本色公仆和帶富能手受到了表彰,文 宇同志是“艱苦奮斗脫貧戶”名列其中,并在大會上作了第一個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發言。同年10月17日,黔東南州召開2018年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表揚大會,文 宇榜上有名,榮幸地參加了全州表揚大會并獲得了先進個人。(張希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