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雷山縣望豐鄉的甘益村農戶正在產業路旁忙著卸車,半坡上,農戶們正熱火朝天的挖坑、回土,熱鬧非凡。
正在忙著卸車的村民王開權說:“這種竹子我在浙江那邊見過,種植簡單又好管理,筍子很好吃。而且竹子編織的工藝品也很好賣,我今年也流轉了幾畝土地來種植。”
“筍用竹具有生態、扶貧雙重效益,竹子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能夠有效防止土壤沖刷和流失。竹子可以產筍也可以砍伐利用,可以說是一次造林,多年收獲。特別適合我們村半坡產業的發展。”正在指導種植的村主任王開清說道。
據悉,雷山縣望豐鄉堅持強黨建、促產業、惠農戶產業發展路線,以“黨建+合作社+示范基地+貧困戶”模式,在望豐鄉大力發展筍用竹產業。同時,各村合作社負責牽頭管理基地并與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利益聯結協議和產品保底回收協議,確保農戶產品、收入“兩不愁”。
“現階段,我們已經在五個村發放了竹苗20000余株,種植面積達400余畝,筍用竹的畝產值一般在4000至5000元之間,筍用竹項目的實施有力帶動了我們鄉貧困戶396戶1405人發展。”望豐鄉扶貧工作人員歐波桃介紹說。
下一步望豐鄉將利用示范效應,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讓農戶的收入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實現脫貧后收入持續鞏固發展。(吳玉涵)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