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公統村永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于2018年成功流轉村里的100畝楊梅基地實施林下養雞,聘請王錫忠夫婦長期在雞場負責飼養工作,夫妻倆不僅就業問題得到了解決,年底還收獲不少的分紅。
近年來,為助推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望豐鄉在主抓茶產業和果品產業、中藥材的同時,積極動員群眾發展土雞、山雞、黑毛豬、竹鼠等林下經濟,群眾增收產業呈現多樣化。
畜禽等相關產業發展后,為解決“賣難”問題,該鄉黨委、政府通過研究,認為鄉屬各小學及縣城各中小學師生每天的飲食消費量很大,營養餐食堂就是一個大市場,為此,鄉里積極與縣教科局、相關的中小學對接,搭建起了“校農產銷”平臺。當鄉里相關的養殖場土雞等出欄后,一個電話,縣城幾所中小學按照《雷山縣“校農結合”農產品銷售信息統計表》有計劃地派人派車前來采購。不僅銷路得到保障,價錢也得到保障。
在剛剛過去的12月20日,雷山一中與公統村永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簽下首單200余斤雞肉。截至目前,全部訂單量達1500余斤,占總存欄的50%。到年底,2000余只雞將全部出欄出售,年盈利可達10萬余元,平均每只盈利50元左右,該項目就可為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增加998.24元。另外學校還帶銷蘿卜、白菜等蔬菜作物,實現了農戶訂單生產,學校保底收購、應收盡收,切實解決了貧困山區農產品銷路問題。
“在‘校農結合’下,我們有效幫助群眾收獲林下經濟的第一桶金,今后鄉黨委政府更有信心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探索更多的產業發展新路子。”望豐鄉黨委書記王先貴告訴筆者。
“學校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貧困群眾感謝我們,其實我們也受益不小,在縣內就地采購,運輸成本低,還有就是孩子們能吃上純天然無公害農產品,家長放心,我們老師也放心。”雷山一中原校長張德如是說。
通過積極搭建“校農結合”產銷對接平臺,推動農產品進學校,望豐鄉農產品銷售渠道有了保障,從而促進了該鄉林下經濟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淳勁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