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男,大專文化,1985年年4月出生于凱里市舟溪鎮大中村,是凱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隊事故事處理中隊一名輔警。2019年6月15日,陳斌服從于全市脫貧攻堅大局,二話不說,毅然放棄了在大隊的優越條件而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成為駐旁海鎮旁海村一名網格員,負責旁海村的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不脫貧就不脫鉤”的初心和誓言。
陳斌進村入戶調查走訪
旁海村位于清水江河畔,是旁海鎮集鎮中心所在地,距凱里29公里;東臨凱棠鄉,西接岔河村,南貫通王銀、卡房兩村,北靠猴場、大普兩村。全村轄4個自然寨3個村民小組,497戶,2253人,耕地面積527畝,居住的99%以上是苗族同胞。
陳斌進村入戶調查走訪
陳斌進村入戶調查走訪
“看到貧困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及感激之情,是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的動力。”陳斌經常這樣說。
為更好地實施精準幫扶、精準脫貧,陳斌及村“兩委一隊”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入戶走訪開展工作,為全村貧困戶建檔立卡戶制定“一戶一策”幫扶計劃,謀劃村里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他工作積極主動,工作之余,總沒有閑著,在認真學習領會扶貧政策的同時,經常利用休息時間走進貧困與非貧困戶家中拉家常,幫缺勞力農戶整理家庭內務、劈柴,帶殘疾人辦理殘疾證和爭取創業補助金、寫相關申請書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走遍了網格員領域的所有貧困戶及非貧困戶,對每一戶家庭情況及村里的工作,都了然于胸,很快便進入工作角色,成為了旁海村駐村工作的“主力隊員”。
陳斌和村干在整理材料
因為貧困戶楊征榮長期在麻江縣生活,無對其進行政策宣傳和享受的政策進行了解, 7月23日,楊征榮答應從麻江縣乘車來到凱里城南客車站后,陳斌積極到車站接他,并將他帶到凱里市公安局,在通過陳斌和幫扶干部代金榮對其政策宣傳后,他感到我們都是在關心,他一直在說謝謝,聽到他的“謝謝”兩字后,陳斌覺得工作再累都值得了,在臨近中午時,還帶他到凱里市公安局食堂就餐,就完餐后將他送至城南客車站,看到他上車后才離開,在他上車時一直招手說“謝謝,謝謝”。
8月19日,陳斌和突擊隊隊員文金偉、熊光顯一起去給貧困戶楊秋福家,給他打地平修階梯已解決他家房前屋后的“視覺貧困”問題。大家有說有笑的和楊秋福一起干了一整天,終于大功告成。原來楊秋福早就叫兒子準備好了晚飯,一定要留我們一起吃飯了再走,嘴里還不停的說著謝謝,被我們謝絕了,離開時他還一直送我們到大路口。
陳斌幫貧困戶干活
陳斌幫貧困戶干活
“為了村里貧困戶能如期脫貧,我們有時節假日家都不回,就是為搶時間奮戰,但我們沒有絲毫的怨氣。”陳斌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壓力、操勞深有感觸。每當背著脫貧攻堅包走在旁海村的大街小巷,群眾親切的和陳斌打招呼,雖然天氣很熱,但是陳斌心里還是暖洋洋的。每當走到貧困戶楊通和家門口,他都親切的說陳警官:”你又來了,辛苦了,進來坐坐歇歇腳,喝點水,天氣太熱了”。
陳斌幫貧困戶干活
“駐村就是來奮斗的,不是來放松、休閑的,我們要把貧困群眾當成家人,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事,千方百計去解民難、排民憂。”陳斌這么說,也這么做。
陳斌在進村入戶走訪時了解到,吳治國今年66歲,全家4口人,妻子楊光珍、次子吳壽海長年生病,長子吳壽江長年外出打工。由于勞動力不足,吳治國戶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水稻的搶收工作。他及時向凱里市公安局反映,9月24日,市公安局立即抽出10多人成立旁海鎮脫貧攻堅突擊隊旁海村分隊幫吳治國家搶收稻谷,一天功夫,就幫吳治國家1000多斤收回家。“凱里市公安局干警們真是太好了,不僅幫我收割稻谷,還耐心給我解答政策和農業技術方面的困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他們簡直就是群眾的貼心人。”吳治國熱淚盈眶地說。
陳斌幫貧困戶搶收稻谷
陳斌幫貧困戶搶收稻谷
“小陳每天總有做不完的事……”村民都這么說。筆者翻開陳斌的近期工作日記:9月27日,幫助貧困老人潘哈扣戶打地坪,其年老了方便其走動;9月27日,組織旁海村村民開“發展凱里市五大產業”蔬菜種植培訓會;9月28日,旁海村發生大面積火災,和村干、脫貧攻堅隊員參加滅火……。
陳斌參加滅山火
作為一名交通輔警,陳斌知道把村里交通管理工作做好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他把“貴州省農村道路監管云平臺”用好,進村入戶摸排全村車輛和駕駛人情況,并建立臺帳;強化宣傳教育,增強群眾交通安全意識,如今,旁海村道路交通秩序良好。
陳斌釘提示牌
看著旁海村越變越好,村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陳斌與其他工作隊員更覺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們以村為家,在這片土地上揮灑著熱情和汗水,用行動踐行著幫群眾脫貧致富的初心。(唐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