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枧村位于永樂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14公里。海拔800米,7個自然寨,204戶700余人,貧困發生率為2.44%。她認識到只有熟悉掌握脫貧攻堅方針政策,才能讓脫貧攻堅出實效。對每份政策文件、通知要求認真研讀學習,時刻掌握、抓準脫貧攻堅政策,夯實自己脫貧攻堅政策理論基礎,積極向群眾做好宣傳,認真努力找準群眾想知道但是不知道的政策,加強自身的學習領悟能力,將扶貧政策方針學到實處、用到實處。
為在最短的時間熟悉網格內各農戶家基本情況,及時進入網格員角色,她深入群眾,傾聽民聲,積極開展村情民意走訪,克服各種困難,走村串戶與農民交談,聽民聲、察民情,她主動與每家每戶談心,與外出務工的農戶電話訪談,了解他們生活、身體健康、收入、存在的困難等情況,能幫助解決的問題立即咨詢業務部門幫助他們解決。她積極按照縣、鎮、村各級指揮部的要求在認真做好支持配合、協調指揮、促進精準方面,落實好信息采集、政策宣傳、清潔風暴等各項工作,協助好村兩委實施好惠民工程項目,切實落實好村級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建設。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收集了40余戶相關材料建立檔案,完善各項印證材料。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每到周末,便擠出時間下到幫扶貧困戶家中和他們聊家常、問困難,將貧困戶的困難當成自身的困難來解決、來處理,為貧困戶真心實意的排憂解難。每到一戶,熱情好客的村民們早已把她當成了“自家人”,大事小事都找她。她積極發揮自身能力,為貧困戶制定的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為他們樹立起了脫貧致富的良好信心。
2017年4月,在她與各方面的協調工作下,順利幫助7戶貧困戶申請到特色養殖、稻田養魚、種植青錢柳等項目進行產業扶持,通過近一年的努力,貧困戶們自己辛勤耕耘,不等、不靠、不要,小有收成,逐漸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道。
2018年10月,在幫扶工作中得知,70多歲吳氏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一個人居住,由于年事已高,缺乏勞動力,這樣一來也沒有了經濟來源,考慮老人以后的生活需要人照顧,經多方了解得知,老人還有個繼子,為了讓老人能安享晚年,于是她與村指揮所其他同志一起積極與老人繼子做通思想工作,在經過數次溝通后,最終老人繼子成功接納了老人與其一起居住,解決了老人后顧之憂。隨后她又自己掏錢為老人購買了衣服、食品等物資,老人看到何花同志盡心盡力,滿懷感激。
農村有些家庭環境衛生比較亂,生活垃圾、家禽垃圾等常常不去清理。在國慶節期間,她舍小家、顧大家,帶著自己的女兒、丈夫一同走到幫扶對象家里開展衛生清潔,共同營造干凈、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何花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僅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榜樣,同時也為村民們做了良好的示范。
從擔任網格員以來共幫助了8戶20余人進行搬遷安置,4戶10余人進行了破舊房改造、廚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改造,為兩名幫有眼疾的老人辦理了殘疾證,截止2018年底通過她的努力,為所幫扶的高枧組1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無一返貧。為全村經濟建設及人居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人民警察,何花同志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身作則,堅持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舍小家、顧大家,扎根農村,深入群眾。從危房改造、供水改造、扶貧項目落實,到貧困群眾看病就醫、生活瑣事等,他都盡心盡力、跑前跑后,用真心、真情感動著每一位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