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山地眾多等原因,黔東南成為貴州地區脫貧任務最重的地方之一。這里有1038個深度貧困村,占貴州全省的30%。
缺少致富產業,這是大多數貧困地區面臨的共同難題,也是黔東南脫貧面臨的難題。
杭州扶貧干部向我們介紹,按照“一縣一業”思路,去年至今,杭州已向黔東南援助財政資金超12億元,其中9億多元用在了產業培育上,占總額近80%。
黔東南調研的其中一站,是劍河縣。這是一個深度貧困縣。就在我們去之前不久,總投資3.8億元的食用菌產業園,在劍河縣南岑溝試運行。這塊縣城周邊唯一的平地上,建起了成片標準廠房。杭州淳安幫助劍河引進了一家食用菌龍頭企業,共同成立劍榮菌業公司,逐步形成“一個產業園+4個生產基地”的格局。食用菌,成為劍河“一縣一業”重點培育的主導產業。
黔東南州岑鞏縣,烤煙曾是當地種植面積最多的作物之一,高峰時達到6萬多畝。這些年,因政策影響以及產品結構調整趨勢,當地不斷削減烤煙種植面積,如今僅剩1.7萬畝。如何找到更高效益的產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系統研究了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后,建德掛職干部嘗試將東部地區成熟的蠶桑養殖技術引入到岑鞏,并組織首批農戶到建德學習20天,指導飼養技術。去年11月,首批“強桑1號”嫁接桑苗在天星鄉種下。截至目前,全鄉種植面積已達2570畝,今年8月即可開始飼養第一批蠶,預計畝產值能達到7000元以上。
不僅僅是種桑養蠶,建德還把西紅花產業帶到了岑鞏,培養成為了岑鞏的富民產業。
在凱里、在臺江、在丹寨、在雷山……杭州正集中精力為黔東南各個縣市培育一批優勢產業,通過入股分紅、帶動就業、帶動種植等方式,努力為當地注入持久的發展動力,讓貧困百姓實現增收,真正擺脫貧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