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米溪村在省州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州委宣傳部真蹲實駐做好米溪村脫貧攻堅工作,完成45戶老舊住房改造,新增飲用水源1處,在盤行坡新增變壓器1個,新建文化廣場1個,聘請14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切實解決村里存在的民生實際問題。目前村里路修到家門口、水接到屋里頭,路有人掃、水有人管,村內房前屋后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望您在外務工生活、工作愉快,對家鄉建設有什么意見、建議也請您向我及時提出,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為建設家鄉多做貢獻”駐米溪村第一書記吳家發以簡短家書形式陸續向楊天林等米溪村外出務工人員講述家鄉變化,向他們宣傳黨的好政策在該村落細落小落實見效的情況,了解他們在外務工生活、工作和思想情況。
駐村干部向群眾宣講脫貧攻堅政策。黔東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在了解到該村長期存在季節性缺水的困難時,第一書記吳家發記在心頭,及時“回娘家”州委宣傳部搬救兵,多方協調資源,從天柱縣水務局協調到1000米水管,組織當地群眾積極投工投勞,惠及和解決了革溪第二、三組90戶220人長期以來季節性缺水的問題。
“實在太感謝我們村的吳書記了。要不然,這幾天我一個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現仍躺在天柱縣人民醫院的革溪二組村民楊志坤說。因前幾天,楊志坤在勞動過程中不小心被切割機將右手掌弄傷,血流不止,老婆和小孩又在廣東務工,獨自一人在家務農,無人照顧。聞訊后,駐村第一書記吳家發及時組織該村網格員們將楊志坤送往縣醫院進行治療,并與楊志坤在外打工的家人取得聯系,還安排該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人員輪流進行照顧,直至他家人回來。
米溪村常年在外務工400余人,每年人均創收3萬元。今年以來像以家書形式向外出務工人員征求民意300人次,收集建議和意見50余個,實際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40個,像這樣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創新宣教的方式和方法在米溪當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反響。
及時將米溪村干凈整潔的鄉村道路,清澈見底的溪水河溝,青山綠水的村容寨貌……通過上傳微信群、廣發朋友圈、微信聊天的方式,讓外出務工人員及時了解到家鄉變遷,鼓勵他們關心和支持家鄉建設發展,助力家鄉脫貧攻堅。
“以前一想到回家就怕,要顛簸幾天幾夜,害得家里人擔心受怕,不安全到家不放心。回到家里也是怕走得兩腿的泥、滿臉的灰。”看到村里的變化,遠在廣東務工的革溪村 二組村民吳克海深有感觸地說到,現在好了,從廣東回來就只需要12個多小時,回家的路更寬更平,泥更少,大家都愿意回家來了。
這既是駐村干部收集民情民意和反應社會民生的平臺,也是駐村干部與外出務工人員交流溝通的橋梁,促進了干群關系,獲得了群眾的認同感和認可度,讓群眾知黨恩感黨恩,堅定群眾永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潘盛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