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組在聽取黔東南州標準起草工作組匯報后,審閱了《太子參種子、種根》《太子參生產技術規(guī)范》標準文本、編制說明、驗證報告等文件資料,對標準文本進行了逐章逐條地審查,并提出了修改意見。經質詢和充分討論,專家組認為:標準起草工作組提供資料齊全完整、內容翔實、數據準確,符合送審要求;標準起草過程符合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程序的要求;標準起草過程中,收集了國內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大量的試驗驗證,廣泛征求了相關科研、教學、推廣、檢測等單位和管理部門及生產企業(yè)與用戶的意見,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反映了太子參生產的實踐經驗和成熟技術,填補了國內太子參標準的空白,該標準在本領域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該標準的制定,完善了太子參生產標準體系;該標準的實施,對于提高太子參質量,規(guī)范太子參種市場秩序,促進太子參標準化生產,增強太子參市場競爭力,推動太子參產業(yè)健康、穩(wěn)步、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專家組一致同意該標準通過評審。
太子參主產區(qū)分布在貴州、福建、安徽、河北等省份。施秉縣是貴州太子參主產區(qū),產量居全國第一位,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強。為了進一步發(fā)揮標準化提高產品質量、推動產業(yè)轉型升級,增強黔東南州在太子參標準上的話語權,黔東南州在完成太子參系列省級地方標準發(fā)布后,組成了太子參國家標準編制組。2017年由原黔東南州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黔東南州農業(yè)科學院聯合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請《太子參種子、種根》、《太子參種植技術規(guī)范》標準立項。2018年4月到北京進行立項答辯,2018年12月國家標準委下達《太子參種子、種根》標準計劃,2019年7月下達《太子參種植技術規(guī)范》標準計劃。2019年8月完成兩項標準編制并在國家標準委網上公開征求意見。
近年來,黔東南州積極推進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已指導2個單位參與了3項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太子參種子、種根》、《太子參種植技術規(guī)范》是黔東南州第一次自主申報獲批準立項、主導編制的國家標準。標準的發(fā)布,填補了國內太子參標準的空白,提高了太子參標準話語權,進一步增強了黔東南州在太子參產品生產和發(fā)展上的全國引領作用,增強太子參市場競爭力,推動太子參產業(yè)發(fā)展。 (蔣文周 李穗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