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高照,泥土芳香,走進白垛鄉勝溪村的鳳凰坡基地里,一股股纈草油的味道,沁人心脾。幾十個男女老少,挖根、去泥、裝袋、上稱、登記、烤油裝箱,有說有笑的在基地里忙碌著,纈草豐收工序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挖纈草根
纈草種植作為勝溪村主導產業,勝溪村支兩委集思廣益,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纈草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便領辦成立了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整合優化資源配置,著力發展纈草特色產業,脫貧戶(農戶)可獲得土地流轉收益、產業發展收益、價格保護收益和務工就業收益。
家門口就業
據了解,勝溪村纈草基地投入資金約800萬元,流轉土地600余畝,目前基地自挖纈草3000多斤,采購纈草21萬斤,帶動1000余人增收。白垛鄉勝溪村纈草產業帶領群眾循序走上了小康路。
纈草根上稱計數
出油
一排排纈草,一幅幅笑臉,纈草豐收,助民增收,纈草的種植帶動了當地及周邊老百姓的致富之路,忙時在農地,閑時在基地,家庭收入兩不誤。
務工人員領工資
“我這個纈草基地有400畝,并帶動了周邊農戶自發種植650畝。每天在基地里面務工的人數有20到30人,都來自周邊的這些脫貧戶(農戶),留守婦女,老年人,育苗到出油,全部都是這些人,現在挖根煉油了,每天一個工人均能拿到100元,一天的工價就是2500左右,我們也從來不給老百姓打白條,老百姓來務工、來賣纈草根都是付現錢。”勝溪村纈草基地負責人鐘學志說到。(石明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