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甕洞鎮2019年教育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上,昔日的學生,如今的成功人士紛紛慷慨解囊,向鎮教育激勵基金會捐贈15萬余元,以表彰“教育功臣”,幫扶全鎮貧困生,獎勵當年考取重點院校的本鎮大學生。
據了解,2012年,甕洞鎮教育激勵基金會成立,目前,共募捐基金達20萬元以上。
三家企業獲表彰
當日,該鎮表彰了36名“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尊師重教先進單位”,8名當年考取重點院校的學生獲得獎勵,累計發放獎金近4萬元。
教師參加表彰大會
向優秀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及獎金
今年被北京大學錄取的楊明健,是建國以來該鎮第一個走進該校的苗族學生。
甕洞鎮關上村的成功人士胡洪文表示,今年考取北京大學的楊明健等5名學生,在大學就讀期間每年將分別資助5000元的生活費。
甕洞鎮坐落于清水江畔,過去,人貧地薄,但重教興學的傳統,蔚然成風,歷代人才濟濟。相傳,以前,有讀書子金榜提名,因家家庭貧窮拿出不錢,整個房族則“邀會”,湊錢湊米,供其讀書。
據記載,在甕洞鎮的歷史上,岑板村吳開基被咸豐皇帝欽點的進士,同村舉人吳見穆、吳見舉參加“公車上書”運動,克寨村抗日名將吳紹周,其弟吳紹文畢業于北京大學、苗族作家……
如今,捐資助學,教育扶貧在甕洞人文化心理意識中成為一種“功德義舉”,一種責任擔當。該鎮最具代表性的當數“黔東第一關”甕洞鎮關上村的胡洪文,曾畢業于天柱縣中等職業衛生技術學校,在貴陽創辦醫療設備企業,去年,已成功兼并為國藥控股貴州醫療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12年來,他為家鄉助學累計達170萬元,結對幫扶貧困生近100名,帶動了數十家企業,特別是天柱縣筑夢遠揚教育協會330名愛心人士開展教育扶貧。(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