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記者從貴州省教育廳獲悉,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重點將圍繞“兩反三轉”主題實踐活動、“八大工程”等方面展開部署,力爭將工作落到實處,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
省教育廳將2019年定為“作風建設深化落實年”。在全省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反對形式主義、反對官僚主義和轉作風、轉學風、轉文風“兩反三轉”主題實踐活動。緊盯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打折扣、搞變通、做選擇等突出問題精準施治。
實施“組團式”教育幫扶模式研究推廣工程。充分利用中央高度重視東西部協作幫扶的機遇期和窗口期,力爭在今年7月底前,實現全省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校與東部幫扶省(區、市)學校結成“一對一”幫扶關系。2019年年底前,每個貧困縣啟動實施1所普通高中(或中職)學校和1所薄弱初中學校的“組團式”幫扶模式推廣工作;2020年年底前,全省全面推廣“組團式”幫扶模式取得明顯成效。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工程。省教育廳將加快完善安置點公共教育服務資源保障,統籌完善安置點教育資源配置。統籌抓好安置點搬遷群眾子女就學工作,扎實做好搬遷戶子女就學服務,確保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時188萬異地搬遷群眾的子女不因搬遷而輟學。
實施“陽光校園,智慧教育”工程。按照政務服務“一張網”規劃,借助多彩貴州“廣電云”平臺及通達全省五級廣電光纖網絡優勢,建設“教育云”管理平臺,對全省教育管理部門和所有學校“一個不少”接入廣電光纖網絡,實現“互聯互通、可管可控、智能協同、高效覆蓋”。
實施“大地論文”工程。發動和組織高校師生深入鄉鎮一線開展調研,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難題設置科研項目,引導高校教師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課題做到車間里。要求各高校服務農村產業革命,對12個全省重點農業產業開展重大招標課題研究,推進全省高校服務農村產業革命科研項目落地落實。
實施教育資源結構布局調整優化工程。堅持科學規劃與統籌兼顧,調整優化教育資源布局結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每個鄉鎮辦好1-2所公辦中心園,大村獨立建園或設分園,小村聯合辦園,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實現幼有所育。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通過政府投資新建、小區配建等方式增加城鎮義務教育學校資源,加快縣域校際資源均衡配置,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逐步撒并設在鄉鎮的普通高中,進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學校的規模和效益。實施特色職業教育發展工程。鞏固提高教育“9+3”計劃成果,實施中職強基工程,在全省啟動建設50所左右“強基工程”中等職業學校。規范中職學籍學歷管理,建設和完善中職學籍學歷管理和查詢平臺。實施高職特優計劃,按照“做特、做專、做精”要求,緊扣各地產業布局調整升級需求,進一步加大專業調整和專業群建設,重點建設15所左右省級特色優質高職院校、一批省內特色高水平專業及專業群,形成緊扣產業、突顯特色、錯位發展的體系。
實施重點實驗室及重點學科培育建設工程。加強一流學科建設,支持貴州大學大數據科學與技術特色學科群、貴州師范大學地理學學科建設;加大全省高校重大平臺的支持,力爭再增列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實驗室”;加大對貴州大學申報建設的“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綠色植保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爭推動其成功獲批。
實施“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工程。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導向,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應用型、復合型非通用語種人才。(陳飛宏 顧蘭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