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貴州婚姻狀況變化情況表 單位:% 數據來源:歷次人口普查機器匯總資料
4月7日,都市新聞記者從省統計局了解到,貴州省近40年人口婚姻狀況總體相對穩定,但近10年變化最為突出,離婚人口比重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30到44歲年齡組,離婚人口占比最高。
婚姻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礎上,而家庭又是構成社會的細胞。一般而言,人口的婚姻狀況及其發展變化和家庭戶規模、結構的變遷既是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又對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人口數量及人口再生產等產生重要的影響。
省統計局人口處根據第三次人口普查以來歷次普查和調查的資料數據中有關婚姻與家庭的數據,對貴州省改革開放以來40年間人口的婚姻、家庭狀況及其變動情況進行分析,以期了解貴州省人口的婚姻、家庭狀況及其發展變化對人口變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離婚人口占比從1982年的0.49%升至3.00%
貴州省2018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登記結果顯示,在所有登記的15周歲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 比20.12%,有配偶占比70.22%,離婚占比3.00%,喪偶占比6.66%。改革開放40年來,貴州的婚姻變化情況總體呈現以下特點:
1、未婚人口占比呈現“U”型結構,在1982-1990年期間,由于受人口年齡金字塔的影響,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育的小孩逐漸步入婚姻年齡,導致高年齡段人口占比有所下降,同時15-25歲人口中未婚人口比較高,以致全省未婚占比逐年上升,1990-2000年期間,隨著新增的年輕未婚人員逐步進入到婚姻年齡,未婚人口占比大幅下降,2000年降至19.69%。2000年過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強,人口素質逐年提高;近20年來人們對于以往普遍認同的婚姻價值觀念發生較大改變,未婚人口占比又有所回升,與之相對的有配偶人口占比逐年下降。
2、離婚人口占比線性增長,全省離婚率受人們對于傳統婚姻認知的逐漸變化,1982年離婚人口占比0.49%,2018年調查上升至3.00%,近40年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3、喪偶人口占比呈先降后升趨勢,主要受到老年人口占比和平均預期壽命的影響,2000年以前由于老齡人口占比較低,隨著醫療環境的改善,死亡率下降,喪偶人口占比隨著下降;2000年以后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喪偶人口占比隨之升高,總體同未婚人口占比趨勢相似。
整體初婚年齡后移 終生未婚率男性高于女性
貴州省婚姻狀態發展特性:根據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數據到2018年的抽樣調查數據,從分性別、分年齡未婚人口占比數據上看,整體初婚年齡在不斷推后。特別是21世紀以來,分年齡段的未婚人口占比變化趨于明顯。
21世紀以來,男女未婚人口比重都在提高,男性未婚人口占比遠高于女性,2018年15歲以上人口中男性未婚比重達到23.64%,女性未婚比重為16.46%,男性高出女性7.18個百分點,男性終生未婚率遠高于女性。
總體上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在新世紀對于婚姻的認識發生了較大變化,整體初婚年齡逐年推后,男性終生未婚率遠高于女性。
近10年各年齡段 離婚人口占比變化較大
從離婚人口數據分析看,由于婚姻觀念的變化,思想逐漸開放,近40年來,離婚人口占比持續保持上升趨勢。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離婚人口占比僅為0.49%,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離婚人口占比為1.50%;2018年抽樣調查,離婚人口占比已達到3.00%;特別是近10年的變化最為突出。分性別來看,男性離婚率同女性離婚率之間的差距逐漸增大,特別是最近10年,差距變化幅度最大,40年前,分男女的離婚人口占比差距為0.41個百分點,2010年增加到0.48個百分點,30年間略有變化,2018年分男女的離婚人口占比差距迅速擴大到了1.54個百分點,這段期間人們對于離婚的認識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離婚率暴增,并且男性較難通過再婚的方式擺脫離婚狀態,而女性離婚后更容易通過再婚等方式擺脫離婚狀態。
從年齡結構上看,2010年以前,各年齡段離婚人口占比變化較為平穩,期間變化主要是受各年齡段人口比重的影響。但是隨著近年來貴州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同外界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人們的思想解放程度也越來越高,婚姻觀念變化巨大,201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20-60歲階段,人們的離婚比例有較大提高,特別是在30到44歲年齡組,離婚人口占比最高。
分性別喪偶人口占比差距加大 高齡喪偶女性逐年增加
喪偶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階段,喪偶人口占比主要受幾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平均預期壽命,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推算,貴州省平均預期壽命為71.09歲,女性平均壽命為74.11歲,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68.43歲,女性高出男性5.68歲。另外,通常在婚姻中,男性的年齡平均要大于女性2-3歲,所以總體來看,女性的喪偶人口占比高于男性,并且女性平均有7-8年的時間處于喪偶狀態。二是老齡人口的占比,隨著年齡的增長,喪偶現象不斷增多,主要集中在老年階段,并且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從數據上可以看到,隨著全省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和平均預期壽命的提高,全省分性別的喪偶人口占比逐年增大。三是城鄉差異,從數據中也可以發現,由于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環境較為落后,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男性人口由于生活習慣,比如抽煙、酗酒等引發的一些中老年突發性疾病無法得到當地醫療環境的快速響應,死亡率較高,所以農村的喪偶人口占比要高于城市2.39個百分點,大概10個女性中就有一個處于喪偶狀態。四是學歷差異,不同學歷的人群,喪偶情況差異巨大,2018年調查數據顯示,喪偶人口占比隨著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未上學的喪偶人口占比最高,達到28.73%,喪偶人口占比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大專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喪偶比重最低,僅有1.00%,這也符合自然規律。
農村地區婚姻擠壓問題較為嚴重
1982年計劃生育政策被寫入憲法,成為基本國策以來,由于人為對出生嬰兒進行性別的甄選,導致新生嬰兒性別比失衡,隨著這批人口逐漸步入婚姻年齡,婚姻市場出現一定擠壓現象,這種現象由于社會發展、經濟能力、擇偶標準等因素逐步集中到欠發達地區。從數據中也明顯可以看到貴州的婚姻擠壓問題的嚴重性。
婚姻擠壓主要在兩塊數據上有所體現,一是未婚人口占比。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從2010年到現在,總體未婚人口占比變化不大,但是城鄉間卻出現截然相反的情況,由于婚姻梯度選擇的原因,向上婚配導致城鎮區域內的未婚人口比例在下降,農村區域內的未婚人口比例在上升;二是離婚人口占比。2018年變動調查數據顯示,農村男性離婚人口占比達到3.48%,農村女性離婚人口占比僅達到0.97%,兩者差距2.47個百分點。
婚姻擠壓的出現和加劇,將導致貧困落后地區,大面積出現大齡未婚、失婚男性群體,對于農村經濟發展、養老等都帶來巨大挑戰。
貴州省近40年人口婚姻狀況總體相對穩定,但近10年來,未婚人口比重上升、大齡失婚青年增加,喪偶人口比重上升,離婚人口比重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面對以上存在的這些問題,有關部門應熱情關心大齡青年的婚配,逐步減少婚姻擠壓現象,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建立健全社會養老、醫療保障體系,提高對高齡喪偶人群的關注度。(姚東 楊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