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代表聯絡站,夯實鄉鎮人大規范化建設基礎。縣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州人大常委會關于代表聯絡站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全州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推進會精神,精心安排,明確任務,強化落實,加強督導,確保建設進度。截止目前,全縣已建成代表聯絡站12個,代表聯絡室25個,不斷夯實鄉鎮人大規范化建設基礎。一是加強領導。縣人大常委會對代表聯絡站建設高度重視,結合貫徹縣委《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意見》,在全州代表聯絡站建設推進會后,于2018年8月31日召開了《全縣人大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暨開展人大代表聯絡試點工作啟動會》,對代表聯絡站建設進行安排。今年6月27日在代表聯絡站建設得較為規范的青溪鎮,又專門召開現場推進會,對代表聯絡站建設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常委會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代表聯絡站建設工作,經常深入基層察看代表聯絡站建設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常委會分管領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各鄉鎮代表聯絡站建設情況匯報,明確任務,提出要求。各位常委會副主任和各委室主任多次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掌握聯絡站建設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的意見和辦法。各鄉鎮人大不斷深化對代表聯絡站建設的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專人抓落實。青溪、羊場等鄉鎮還到凱里市、石阡縣學習考察,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為代表聯絡站建設做好充分準備。二是統一標準。全縣各鄉鎮人大嚴格按照省人大的指導意見要求,參照我縣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試點鄉鎮青溪的建設模式,統一標準,明確時間節點規范開展代表聯絡站建設,使縣鄉人大、人大代表、人民群眾三者之間聯系更加暢通、更加快捷、更加緊密。三是強化保障。為確保代表聯絡站建設順利推進,縣財政投入12萬元建設人大代表聯絡站;各鄉鎮人大加大統籌謀劃力度,加強向鄉鎮黨委請示匯報,積極主動爭取黨委政府支持,保障建設資金投入,如青溪鎮拿出5萬多元,統一規劃代表聯絡站建設。各鄉鎮根據基層人大干部隊伍情況,進一步配齊配強了鄉鎮人大主席和工作人員,為代表聯絡站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
管好代表聯絡站,促進鄉鎮人大規范化建設有序。各鄉鎮人大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代表聯絡站日常管理,確保其人大工作和建設規范有序。一是配齊管理隊伍。各鄉鎮明確鄉鎮人大主席兼任站長,人大辦負責人擔任聯絡員,并安排專人負責代表聯絡站的日常值班,鄉鎮人大同步進站辦公,暢通鄉鎮人大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之間聯系的“最后一公里”,村代表聯絡室也配備了由代表活動小組召集人為組長、1至2名代表或村干部為聯絡員的聯絡室工作組織架構,加強聯絡室日常管理,確保代表聯絡站(室)門常開、人常在。二是健全管理制度。縣人大常委會要求統一按13個管理制度,各鄉鎮人大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了代表接待聯系選民的工作流程、代表參加活動的管理考評等制度,并將重要的制度印制上墻,切實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確保聯絡站規范有序運行。 三是創新管理模式。全縣各鄉鎮人大圍繞“十個一”的活動內容,精心設計接待選民、學習交流、視察、調研、述職等有主題、有效果、有特色的各類活動,做到每季度“有安排、有活動”,真正讓代表聯絡站動起來、活起來,進一步激發人大代表履職積極性和創造性。
用好代表聯絡站,提升鄉鎮人大規范化建設水平。各鄉鎮人大始終堅持人大代表工作正確政治方向,聚焦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貴州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加強對代表聯絡站建設的指導,注重代表聯絡站作用的有效發揮,提升了鄉鎮人大規范化建設水平。一是抓好學習培訓。堅持把代表聯絡站作為培訓鄉鎮人大代表的主陣地,為定期開展學習培訓,組織代表學理論、學法律、學政策、學業務,不斷提升代表的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2018年以來,全縣利用聯絡站(室)開展鄉鎮人大代表培訓60多期,培訓人數達1萬余人次。通過學習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鄉鎮人大代表的政治理論水平和依法履職能力。二是密切聯系群眾。各鄉鎮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代表在代表聯絡站與選民面對面,傾聽呼聲,征求意見,回應關切,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采取接待聽、查等方式,開展民情調查,有針對性提出代表建議,幫助群眾反映實際問題,推動群眾合理訴求得到解決。2018年以來,全縣各級人大代表通過聯絡站聯系群眾900余名,收集群眾意見近300多條,開展民情調查200 多次,梳理形成批評、意見和建議500余條,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80多個。三是推進代表活動。各鄉鎮人大緊扣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大局和鄉村振興戰略,豐富載體,拓展形式,利用代表聯絡站在開展代表專題調研、集中視察、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等活動的基礎上,堅持把代表聯絡站建設與開展“脫貧攻堅·代表在行動”、代表參與民生監督等活動結合起來,大力推進代表工作。四是營造良好氛圍。把代表聯絡站作為宣傳鄉鎮人大工作的窗口,作為充分展示新時代人大代表依法履職促發展的先進事跡和精神風貌的舞臺,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宣傳報道代表聯絡站建設和代表履職活動,帶動更多的社會力量關心關注支持參與代表聯絡站建設和地方人大工作,在全社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何洪倫、楊通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