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政務改革,促速度更快。圍繞“審批程序再優化、辦事流程再刪減、辦理時限再壓縮”的目標,強力推進政務服務改革,用行政權力的“減法”,換取政務服務的“加法”。一是協調推動稅務、建設、不動產登記辦事環節“合三為一”,并聯審批,實現不動產登記辦事“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并將不動產抵押業務申請延伸至銀行,實現企業和群眾辦理抵押登記“一次不要跑”。二是大力推行“一窗受理”,對14個年均業務量不足20件的進駐部門審批事項、材料清單等進行梳理,將87項事務納入 “綜合受理”窗口辦理,做到“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實現“一窗辦多事”。三是加快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構建“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新模式,842項6+x類事項可通過網上申請辦理,網上可辦率已達到93%。截止10月,縣政務服務中心通過網上申報業務7197 件,辦結7197件,預計至2019年底,網辦件突破1萬件。四是集成完善政務中心功能,取消人社、交通、車管3個分廳,目前縣政務中心設前臺窗口66個,后臺窗口28個,共計1763個大項2265個小項事務已實現一廳通辦。五是健全考評機制,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開通政務服務“好差評”,提升窗口人員服務水平。
抓政策落實,促成本更低。按照省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部署,認真落實減環節、壓時間、降成本等各項政策,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預查封登記等10項登記時限由原來7個工作日調整為即時辦結,一般財產登記由原來15個工作日辦結壓縮至5個工作日辦結,施工許可辦理法定時限壓縮至7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3個工作日,在材料齊全的條件下,可實現當日辦結出證。用水新用戶報裝時限(含施工審批)供水辦理全流程由原來的13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以內。用電業擴報裝高壓平均用時40.87天,低壓非居(小微企業)平均用時0.95天,零散居民平均用時0.95天。施工許可證辦理申報材料數量從20余項壓縮到現有的10余項,相關規費證明材料從原有的5項精簡到2項,通過部門協作、信息共享方式檢索的材料,在施工許可辦理環節不再重復提交。對一般抵押登記6大項業務收件材料清單資料進行再簡化,于法無據的資料一律取消。2019年,我縣已全面取消用電、用水業擴報裝費和開辦企業刻制印章費,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類別單一制目錄銷售電價平均降低0.0740元/千瓦時。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下調增值稅稅率,今年前8月累計減免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1196萬元。
抓服務創新,促滿意更高。積極為企業提供“三零”、“一站式”、“保姆式”服務,打通企業辦事“最后一公里”。推行“企業服務綠色通道”、“集成套餐服務”、“企業定制政務服務”舉措,明確涉及企業服務的窗口首席代表為聯絡員,加強部門橫向聯動,充分調動部門股室人員、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資源,促進窗口行政審批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通過全程代辦服務,幫助2家高新技術企業短時間內落戶我縣?h域金融機構圍繞扶持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創新推出“納稅E貸”、“惠農E貸”、“鄉旅E貸”、“煙商E貸”、“藥商E貸”等一系列信貸產品,加大對小微企業客戶、個體工商客戶和私營企業主的信貸支持力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2019年農行鎮遠分行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累計放貸近5000萬元。
抓督導調度,促整改更實。成立由縣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相關縣級領導為副組長、各責任部門為成員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鎮遠縣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提升措施、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追責問責,強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一年來,主要領導深入工業園區、企業及部門調研20余次,宣講政策,聽取意見,解決重難點問題8個;領導小組召開專題調度會議4次,綜合研判獲得用地、獲得信貸、市場監管等十項核心指標補短板事宜;分管領導靠前指揮,采取現場辦公方式協調解決“應駐未駐”問題4個;縣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開展督導5次,通報5次,主動回應企業訴求,企業來電辦理率100%。通過舉一反三、上下聯動、齊抓共建,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抓平臺公開,促監督更強。針對營商環境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依托“鎮遠網”開設營商環境專欄,開通鎮遠縣營商環境舉報電話,并由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和縣監察委員會聯合對外發布《鎮遠縣關于舉報損害營商環境干部職工作風問題的通告》,公開舉報方式,暢通舉報渠道,接受企業、投資者及社會群眾監督,讓一切破壞營商環境行為無所遁形。通過重拳整治群眾和企業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營商環境不優問題,同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極大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和企業發展信心。(蒲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