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我叫吳景祥,是一個視力三級殘疾人,家住
丹寨縣興仁鎮白頭村,是土生土長的苗家人。小時候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左眼不幸受傷,傷殘鑒定為視力三級殘疾。
1992年,身殘志堅的我遠赴廣東一家花卉園林公司打工,一干就是7年。“殘疾人為什么就一定是弱者呢,我們一樣可以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的生活來!” 堅定了這個信念,說干就干!于是,我帶著打工掙來的微薄積蓄回家,發展花卉產業。
1999年,我在龍泉鎮金山村租了一塊地,憑借在廣東學到的花卉培植技術,嘗試建自己的花卉、苗圃基地。那時
丹寨的城鎮經濟收入不是很理想,居民對鮮花的消費也較低,一年干下來,也掙不到多少錢。但這并不能影響我種植花卉的信心,“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日子越過越好,大家對花的需求肯定也會越來越多!”
我痛下決心一條路走下去。一方面,廣博群書,汲取書中關于花卉種植經驗;另一方面,潛心研究市場,盡一切可能讓花木種植盈利并在家鄉擁有一席之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幾年艱苦打拼,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規模也一天天壯大,花卉護理人員由最初的2人發展到4人,投入由最初的7.8萬元增加到16.8萬元。
飯飽衣暖,錢包漸鼓。“喜”的同時,但“憂”也伴之而來:苗圃場地小、資金投入不足、花卉品種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
“野心”膨脹在我心中不斷膨脹。我不再滿足于當下的“小打小鬧”,我把目光投向更遠,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開一個“大公司”。
在縣殘聯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的愿望一步步的實現。2012年,丹寨出臺“3個15萬元”優惠政策,我獲得7萬元“小額擔保貸款”,將之投入擴大再生產。2013年初,成立“祥云園藝公司”,專門從事庭院、街道、辦公場所、會場盆景擺設等園藝設計綠化及風景林木、花卉種植。
成功的道路也并不一帆風順。2017年底2018年初的幾場大雪,讓我的花卉基地幾乎毀于一旦,許多花卉或因花棚倒塌、或因長期放在室外被凍死,損失高達40余萬!心急如焚,卻又欲哭無淚。硬撐著,我拉著妻子、兄弟,以及幾個員工的手,相互安慰,相互鼓勁,一切從零開始:翻新大棚、跑銀行貸款、培養基地、細心育苗……2個月后,園藝公司運營逐漸恢復正常。“沒有過不去的坎,咬咬牙就挺過去了”,這些挫折對我而言,已經習以為常了。
2018年7月,我再次擴大規模,注冊資金400萬元,正式成立“丹寨縣祥云園藝有限責任公司”,并建立“云上花谷”這一集綠化苗圃、室內盆景、小盆栽、花卉、鮮花、蘭花、休閑文化旅游等功能、占地面積120畝的園林綠化基地。基地內種植的綠色植物有30余個品種、花卉20余個品種,名貴植物金絲楠木250株、銀杏500株、紅豆沙300株、桂花樹1000株,紅檵木小的有10萬余株、大的有200多株,藥用菊花600萬朵、紅葉石楠10萬株,動漫園林項目占地4畝,婚慶園林占地1畝、游泳池1.5畝、風車隧道1.5畝,花棚40個。
市場前景十分廣闊。2018年,通過游園觀光門票、游泳池收費、花卉苗木銷售等綜合性經營,“祥云園藝”年產值實現120萬元,2019年收益更好,僅藥用菊花這一項年產值就將達180萬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之所以有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愛。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幫助那些困難的殘疾人朋友一起走上富裕的路子。就像種花一樣,我只是花海中的一朵,只有千千萬萬的花朵加進來,才能打造出一片更美更動人的花海,才能營造成一個更加富足、和諧的社會。
為此,我積極協助縣殘聯開展花卉種養殖方面的技術培訓,成了“免費花卉種植技術顧問”,“祥云園藝”花卉種植基地成了有志于花卉種植殘疾人的免費試驗田。近年來,我為殘疾人花卉種植培訓班擔任17期義務技術顧問,免費提供試驗基地17場次,較大程度解決了全縣殘疾人花卉種植無技術及實驗場地的難題。隨著業務的發展,我還多次向縣殘聯提出要求,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到他那里就業,成功吸納了30名當地農民務工,其中有12人為殘疾人。
于此同時,積極連同龍泉鎮卡拉村、展良村開發“云上花谷”和“天下奇泉-打鼓井”兩個鄉村旅游產業,吸納279戶農戶(含27戶殘疾人家庭)入股我們的旅游產業,并為他們發放紅利150000元,戶均增收537元,充足了附近村民的錢袋子、帶動了他們生產的積極性,引進了大批外來的游客,增加了我縣的旅游收入,也亮化了我們的新農村。
現在,花鳥魚蟲,凡是上得畫的,“云上花谷”都有。花海,草坪、花卉樹木、動漫園林、婚慶園林以及五紙風車隧道以及中草藥菊花大棚…,好不醉人,尤其醉人的,是我和我的殘疾人朋友心中那片“花海”!(王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