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養殖場的豬都賣光了。今年我們采購的這1000頭小豬從繁殖廠到養殖場都經過了嚴格的體檢篩查、消毒殺菌,進場之后采用封閉式養殖,以抵抗隨時可能出現的疫情。”看準了生豬養殖市場前景的石頭堡村黨支部書記沈俊材對發展生豬養殖,帶動群眾致富充滿了信心。
圈舍
2018年,重安鎮石頭堡村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將生豬養殖作為精準扶貧和強農富農的支柱產業來抓,申請獲得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12.4萬元,并多方整合資金116.7萬元,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村社合一”模式,發展標準化生豬養殖,讓農戶、尤其是貧困戶能夠從當地的農業發展當中獲得紅利。據該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社員沈俊材介紹:于2019年底,在受到非洲豬瘟影響的情況下,合作社還拿出了7萬余元給112戶貧困戶進行分紅。
走進石頭堡村生豬養殖場,一排狹長而整潔的圈舍映入眼簾,通過視頻監控可以看見,1000余頭生豬在新家內打鬧奔跑盡情的撒歡,兩名飼養員穿著隔離服正在熟練地攪拌飼料進行人工喂養;旁邊的管理房內,工作人員則抓緊時間建設全自動喂料系統。
生豬
羅永清是石頭堡村的貧困戶,自從生豬養殖場建成以來,她便到養殖場來工作,成為最先享受到產業帶來實惠的一批農戶。具有多年養殖經驗的她不僅成為了養殖場里的技術員,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還讓她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穩定收入。“每個月7000元的工資收入讓我不僅能照顧家里,還能自己搞點養殖。去年得政府給我家送來2頭豬,我自己又買了4頭來喂,年底除去自家吃的過年豬,賣去3頭,還賺了2萬多,這比在家種地、外出務工要好太多了。”羅永清一邊忙活一邊跟筆者說道。
新建養豬場
隨著生豬行情見漲,生豬養殖已成為石頭堡村增收致富的重要富農產業。該村抓住機遇迅速擴大生豬養殖規模,于2019年、2020年,先后申請獲得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共計193.32萬元,新建了內含占地1300平方米圈舍,外加50平方米倉庫、100平方米管理房、80立方米蓄水池和100立方米化糞池的養殖場,含自動料線一套。目前,養殖場已全部竣工,待水電安裝完工,預計在6月初即將采購1000頭生豬擴大發展,將帶動周邊193戶772人貧困群眾順利脫貧。(龍潤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