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基地里,在技術人員的講解培訓下,黨員干部們快速掌握菌棒擺放技術。隨后便開始了擺放工作,他們有的用肩扛著,有的用手推車推著,有的用三輪車拉著……能用的手段全都用上。累了放松一下就喝口水繼續干,困了就講幾個笑話提提神。經過近3個小時的時間里,對5千棒菌棒卸車并進行擺放。通過這場主題當日活動,大家既學到了食用菌管理技術,又體驗到了勞動的辛勤,鍛煉了身體,更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柳川鎮黨委書記胡炳章說:“在我們食用菌基地開展的這個‘主題教育+義務勞動’活動,目的是為了組織黨員積極參加我們產業發展方方面面的工作,我們黨員干部要深入一線,撲下身子、扎下根子、甩開膀子、干出樣子,才能推進整個產業這塊的發展。”
出路在山,希望在林。柳川鎮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改變原有單一的致富模式,轉變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林業資源優勢和林蔭空間優勢,根據“守著金山要飯吃”的實際,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從林下經濟入手,唱“山歌”,念“林經”,以林業產業發展為核心,挖掘林地潛力,盤活閑置土地,以關口高效林下經濟示范區為核心,初步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藥、林+菌、林+游、林+禽等‘林+N’產業扶貧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實現特色產業多重覆蓋,讓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
據悉,關口高效林下經濟示范區目前已完成1400余畝的土地流轉,種植3.5萬棒的黑木耳菌棒,將逐步推進貧困戶產業發展全覆蓋,帶動周邊村和鄉鎮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潘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