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時下,雨水滋潤花草香,萬物復蘇禾苗壯。行走在
錦屏縣啟蒙鎮婆侗大地的田間地頭,旋耕機轟鳴聲演奏的春耕“交響樂”不絕于耳,泥土清新的氣息撲鼻而來;阡陌田疇間,農民修整土地、運送肥料、搭棚育苗、引水灌溉,農業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落實春耕生產技術措施……熱火朝天的場景勾畫出一幅“人勤春來早,春耕農事忙”的和諧美麗畫卷。
2月27日,
錦屏縣啟蒙鎮巨寨村大球蓋菇基地熱鬧非凡;氐拇笄蛏w菇現已進入采摘銷售旺季,在家閑散勞動力戴上口罩、穿上雨鞋、走出家門,俯下身子,擼起袖子,深入田間地頭采摘球蓋菇;夭贿h處公路旁,幾名工人戴著口罩,正忙著給新摘的大球蓋菇分揀、裝筐、外運。“我們的大球蓋菇供不應求呢,尤其是春節防疫期間,為保證各大超市、商城供應不斷,每天都有大貨車來基地運貨。”正將一筐筐帶著香氣的大球蓋菇搬上車的楊光輝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55歲的楊光輝是啟蒙鎮巨寨村的一名貧困戶,他的兒子上小學,一家三口一直靠務農為生。經過精準識別,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夫婦倆作為扶貧對象進入基地務工,每個月工資有3000多元。“基地就建在家門口,地里的活也不耽誤!現在我老伴也在基地做事,注水、裝袋、摘菇,只要有事就做,一年下來也有1萬多元。”楊光輝開心地和記者算起了一筆帳,加上蘑菇扶貧產業的分紅,全家收入接近5萬元,“安心多了,不愁吃穿,今年孩子的學費也有了。”言語中,記者能感受到精準扶貧給他一家帶來的滿滿幸福感。
另一邊,和村莊的嚴防死守不同的是,基地里暖意融融。一行行排列整齊大球蓋菌基,一陣陣菌香撲面而來,一茬茬圓圓的菌菇正探出“小腦袋”,長勢喜人。因為疫情防控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戶范梅祝的心里也熱騰騰、暖洋洋的,“我這段時間在這兒打零工,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里,而且就在村里面,很安全。按計件的采摘方式,一天工錢大概在80元左右,我非常知足了。”忙著采摘蘑菇的她告訴記者,春節過后的她本想出去沿海打工,但由于疫情原因出行不便,一直在家呆著,如今在家門口就業,工資還不低,便選擇在家務工了。50歲的付金玉接過話茬:“是呀,像我這樣年紀大又沒文化,現在不出村就能找到一份工作,自力更生摘掉貧困的‘帽子’,不要太滿意了!”對新的一年新的生活付金玉充滿希望,干勁十足。
據了解,該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通過科學有序地引導企業復工復產,村民投身春耕生產,做到疫情防控與產業就業兩手抓,與脫貧攻堅兩推進,與農業生產兩不誤。
這兩天,復工后的大球蓋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每天訂單不斷,線上訂購的顧客絡繹不絕,看著一箱箱準備裝車送貨的大球蓋菇,帶領大家忙活的基地負責人、村支部書記楊春云別提多高興了。“目前我們種植的大球蓋菇240多畝,除了周邊城市產品還通過電商遠銷北上廣等地,帶動30多名貧困戶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650戶2201名貧困人口從基地獲得了分紅。”基地負責人楊春云說。
回去的路上,記者回頭再一次看向基地,那一排排大球蓋菇菌基儼然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也承載著無數貧困戶的希望和對新生活的向往。(楊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