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經理,高柳村生態鵝養殖基地的鵝都是喂食玉米、稻谷、菜葉等純天然食料,品質非常好,貴公司愿意收購基地的鵝毛,幫助提高鵝產品附加值,帶動群眾增收,真的太感謝了。”近日,錦屏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龍令爐邀請貴州亞獅龍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胡斌到高柳村生態鵝養殖基地參觀,在詳細了解基地鵝毛的品質后,該公司與高柳村生態鵝養殖基地達成鵝毛收購協議。
“我們只需要選取90天左右的鵝,每只鵝采拔14根鵝毛,公司以每根羽毛0.3至0.4元的價格進行收購,還提供采拔鵝毛的技術指導,這次預計可增加6000余元的收入。”高柳村生態鵝養殖基地管理員龍本榮告訴筆者,縣政府辦不僅支持村里的產業發展,還幫助基地拓寬銷路,解決了疫情期間的滯銷難題。
2019年,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的幫扶下,高柳村建立生態鵝養殖基地,采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于11月購進2300只鵝苗進行原生態喂養,近期已到出欄期,每只大約重7至8斤,每斤25元,計劃收入可達到40余萬元。但由于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活禽市場關閉,鵝銷路受阻,導致1100多只鵝滯銷,每天還需承擔1000余元的食料開支。
為解決鵝滯銷問題,縣政府辦通過尋找資源,對接企業,并在線上線下多方推介,終于聯系到縣農商互聯公司,以每斤20元的價格,成功將高柳村生態鵝養殖基地滯銷的鵝全部售出,得到16萬余元的收入,減少了因為疫情帶來的損失。
“我們已經跟縣農商互聯公司簽訂了收購協議,現在等著把鵝宰殺后送過去就行了,從基地建成到鵝的出售,政府辦一直都在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千方百計地增加群眾收入。”高柳村黨支部書記龍運益豎著大拇指稱贊道。
高柳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青壯年勞動力基本外出,在缺乏勞力的情況下,導致很多扶貧產業難以實施。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306戶,1120人,屬深度貧困村,其中貧困人口124戶541人,貧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48.3%。
自2016年幫扶高柳村以來,縣政府辦用心、用情、用力傾情幫扶,重點突出民生扶貧與產業扶貧,充分利用和整合部門資源,統籌指導高柳村各項脫貧攻堅工作的落實,將一件件事辦好辦實,為高柳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注入了強大力量。2014至2019年累計脫貧115戶524人,未脫貧人口僅剩9戶17人,貧困發生率降為1.52%。
2020年3月,全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但摘帽不是終點站,而是新起點。縣政府辦將繼續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保持攻堅態勢,加大對剩余貧困人口的幫扶力度,按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要求, 乘勢而上,持續鞏固發展脫貧成果,確保貧困退出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黃宗河、范曉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