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縣隆里鄉大力發展“短、平、快”蔬菜產業
強化組織建設,鍛造脫貧攻堅“主心骨”。按照“食宿到村到組、工作到戶到人”的要求,大規模推動干部下沉到村到組,迅速掀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新高潮。同時,注重從農村創業能手、外出返鄉能人、農村知識青年等黨員中選配村黨組織書記,深入推進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培養好村級事業的“領頭雁”。目前,全縣已落實支書主任“一肩挑”17個,并為每個村級黨組織儲備了3—5名后備力量。同時,全縣共選派111名鄉鎮黨建指導員、191名村級前沿指揮所指揮長和1116名網絡員,進駐192個小村駐村蹲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壯大了一線作戰的隊伍力量,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錦屏縣敦寨鎮龍池多彩田園貴楓堂鐵皮石斛馴化苗基地
堅持示范帶動,培育脫貧攻堅“帶頭人”。錦屏縣注重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打造“支部凝聚黨員、黨員發展產業、產業致富群眾”的黨建引領脫貧致富新格局,充分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人帶動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結合產業扶貧,有針對性地安排黨員致富帶頭人、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結對幫扶,引導群眾創辦專業合作社,發展種植養殖等項目,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方式扶貧,通過土地流轉、資金或勞動力入股,實現抱團發展、穩定增收。目前,縣共有項目扶持的合作社等經濟組織256個,投入項目資金7475.6萬元,帶動貧困農戶21569戶84033人(次);全縣有村級背景農民專業合作社123家,注冊資金3884.9萬元,其中享受項目扶持的村級背景合作社共有68個。
錦屏縣銅鼓鎮山核桃種植基地一隅,工人正在開展育苗種植
做強特色產業,打好脫貧攻堅“沖刺戰”。錦屏縣注重發揮農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著力推動村級產業發展,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提供產業支撐。圍繞各鄉鎮各村實際,培育“一村一品”,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對照產業發展“八要素”和“六個轉變”要求,圍繞縣“五大”產業,按照做活“三區”,做優“五林”,做強“國企”,做好“合作社”的目標,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今年將新建油茶基地1萬畝;鐵皮石斛仿野生種植1.6萬畝,石斛馴化育苗180畝;林下中藥材種植2.5萬畝;新增完成代培苗木基地建設5000畝,累計達到7000畝;大花園大果園建設植苗40萬株;珍貴名木種植基地建設1000畝;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一期)建設2.45萬畝;林木收儲2000畝;林下特色養蜂3500箱,年產值達500萬元。
錦屏縣彥洞鄉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魔芋
院校農技人員正在給三江鎮令沖村農戶手把手教授苗木嫁接技術
注重治理創新,畫出脫貧攻堅“同心圓”。全縣發動8889名黨員參與農村“三大革命”、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結合主題黨日,開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和創業貸款等政策解讀,并落實“校農扶貧”模式,邀請院校業務骨干、技術員到村開展“送教到人”等農業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戶、困難群眾創業技能。同時,落實以“督”促“戰”、既“督”又“戰”的要求,縣、鄉、村三級聯動,明確責任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成立督戰專班,督戰到鄉(鎮)到村,采取進村入戶的方式,逐村逐戶逐人逐項篩查過關,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用好“督戰指揮棒”畫出脫貧攻堅“同心圓”。目前,全縣先后組建6支組織系統掛牌督戰分隊、3支縣級巡回督戰隊、15支鄉鎮定點督戰隊和15支鄉鎮機動督戰隊,對全縣15個鄉鎮、179個村和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全覆蓋督戰,確保無死角、零遺漏。全面壓實了全縣187個村前沿指揮部、112名村第一書記(含縣級選派35名)和77個駐村工作隊、1116名網格員的攻堅責任,讓其始終堅守一線不撤崗,吃住在村,同群眾全力抓脫貧、鞏固脫貧成果。(龍見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