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慘案 血濺小村
2005年5月18日晚,居住在群山環擁,杉茂林蔭,有“一家炒辣椒,全村打噴嚏”說法的錦屏縣固本鄉培亮村七組的人們,早早就在電閃雷嗚,夜間風吼和雨的狂野中,枕著雨聲水聲入睡了。5月19日早,村民蔣四香(化名)來到弟弟蔣光華家,推門一看驚呆了,弟弟、弟媳及一個年僅3歲的侄女倒在了血泊中。被驚嚇住的蔣四香,回過神來,立即叫人報警。
案件發生后,錦屏縣公安局立即啟動命案偵破機制,成立“2005.5.19”專案組,集中優勢兵力趕赴現場開展勘查、偵查偵破工作。現場一片混亂,整個案發現場彌漫著濃濃的血腥味。經過初步勘驗,確定死者均系受帶平面鈍器多次打擊頭部致顱腦嚴重挫裂而死。
經調查了解,2002年蔣四香與本村范姓男子離婚后,到河北省唐山市一小煤窯務工,認識一名河北省唐山市灤縣油榨鎮叫王某春的男子,兩人未婚同居,2003年生下一小男孩。2005年初蔣四香帶著自己與王某春所生的小孩,回到固本鄉培亮村后,又與本村范姓男子復婚,并電話告訴王某春自己已復婚,不回唐山了。于是2005年5月16日下午,王某春從河北唐山來到蔣四香的弟弟蔣光華家,并住在蔣光華家中,期間要求蔣四香帶其兒子一同回唐山灤縣,蔣四香再次重申自己已與本村的范姓男子復婚,不愿再回唐山,接著王某春又提出帶兒子回去,并要求蔣四香送他到唐山,遭到蔣光華等人的拒絕和反對。案發后王某春不知去向。經初步調查走訪和現場勘查分析,王某春有重大嫌疑。
一家三口的遭滅門案件,在一個山區小村仍至錦屏縣都是絕無僅有的特大慘案!一時間全縣百姓談案色變。
歲月更迭,民警堅持不懈
一年過去,五年過去,十過去……錦屏公安局歷經幾任領導,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但無論春夏秋冬,不管斗轉星移,從未放棄“2005.5.19”命案偵破工作,期間錦屏縣公安局先后派出70多人次組成9個工作組,到唐山市開展追捕,進礦區,走機關,入社區,走訪各類人員6500多人次,但始終沒發現王某春的蹤跡。此案就像一根針深深扎在錦屏縣公安局老、新民警的心上,是心底隱隱的痛。時光飛逝,不經意間15個年頭從民警的忙碌與自責中溜走。
2020年,錦屏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云到任后,將疫情防控與命案追逃相結合,與唐山市公安局聯合以用足、用好、用活指紋比對、DNA、人臉圖像等技術為抓手,以新的偵查思路進行分析研判。“2005.5.19”命案再次被納入視線,于4月18日在唐山市豐南區與匯通交叉處成功將王某春抓獲。
王某春成功抓獲后,一位參加過此案偵查,現已退休的錦屏縣公安局民警感慨說道;如果沒看過“2005.5.19”案件現場的慘烈,就無法感受被害人家屬鉆心的疼與正義的呼喚;如果沒經歷過日夜不眠推演案情紅眼追兇,就無法感受長達十多年的煎熬與等待是怎樣的淬煉;如果不身為公安民警,沖在戰斗最前線,就無法體會那種為一個案子頭發由黑熬白,寢食難安的艱辛與牽掛。
如實招供 坦言悔恨
蒼老過早爬上額頭,皺紋密密麻麻,手掌長滿老繭,幾近禿頂的王某春到案,在戴上手銬的那一刻,面對警察很快平靜下來如釋重負地說,從案發后出逃,就知道了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是從來不會缺席,這一天終究來了。
王某春陳述,自己生于1965年4月15日,家住河北省唐山市灤縣油榨鎮王官營二村一排五號,1983年10月入伍當過兵,還是部隊的業務骨干 ,1989年3月退伍,與前妻有一個可愛的女孩,父母健康,自己對父母非常孝順,也算有一個不錯家。只恨自己2002年在唐山市一小煤窯務工與貴州省錦屏縣固本鄉培亮村蔣四香相識,并在未婚情況下生一男孩后,自己無耐與前妻離了婚。可自己離婚后蔣四香帶著兒子回到貴州省錦屏縣固本鄉培亮村,同時通過電話告訴自己她已復婚,不愿再回唐山。于是自己只身一人從河北唐山市一路找去,于2005年5月16日下午找到錦屏縣固本鄉培亮村蔣四香的弟弟蔣光華家,并住在蔣光華家中,期間要求蔣四香帶其兒子一同回唐山灤縣,蔣四香鐵了心重申自己已與本村的范姓男子復婚,不可能再回唐山。接著自己提出帶兒子回去,要求蔣四香送自己到唐山,遭到蔣光華等人的拒絕和反對, 2005年5月18日晚在雷雨交加的情況下蔣光華要驅趕自己出他家時發生沖突,一怒之下用一木柄鐵錘打擊蔣光華、蔣光華妻子及他們年僅3歲小女孩頭部致死的過程。坦白了自己在15年前在交通極為不便的條件下殺人后,帶上一把雨傘逃離培亮村。為避開警方追捕,輾轉貴州銅仁、湖南吉首等地后潛回河北省唐山市,以打零工過渡日子,住過橋洞、爛尾樓、洞穴。不敢在一個地方呆久,每到一個地方就換一個名字,自己都記不清楚到底換了多少名字。雖自己是個孝子天天想家想父母,可又不敢與家人聯系不敢回家,現連自己父母是否健在也不知道。十多年來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不敢去人多的地方,看見穿警服的人就害怕。自己成了一個只會喘氣的行尸走肉,幾度想自殺又沒勇氣,過著似人非人日子的過程。(劉芳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