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鵝養殖最重要的就是棚舍的搭建,通風性要好,保持良好的空氣質量和環境衛生,防止氣體中毒。”江蘇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長應詩家詳細講解了生態鵝飼養、防疫的鵝新型養殖模式,以及病死家禽的無害化處理等方面的技能知識。
“養殖過程中,做好疫病防控,提前分析出禽病,及時的投藥節約后期養殖防疫藥的成本,減少在養殖過程中的折損總體提高成活數,只有把苗子的成活數提高了,才能保證收益是成上線的。”江蘇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李銀詳細講解了鵝飼養常見的疫病及鵝疫病防控技術。
培訓會上,江蘇農業科學院專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的案例,就如何選址選苗、科學飼養、銷售出路等問題進行了詳細介紹,就如何采購鵝苗、防止鵝病等養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詳細講解了養鵝的過程所要注意的事項、病害防治等相關內容。
“有了技術,我們好去公司上班,工資比以前高多了,脫貧致富更加有希望。”貴州錦屏縣生態鵝業有限公司職工王澤釗告訴記者。如果遇到養鵝方面簡單的問題,能夠立即解決,減少損失。
“感謝開這個鵝養殖技術培訓班,我們主要學習了鵝疫病防控技術、鵝新型養殖模式,掌握了棚舍搭建、疫病防控等的關知識和技術,回去后,我會應用到鵝的日常養殖中。通過此次培訓,我掌握了一些鵝養殖技術,既可以提高收入,又可以為我縣鵝產業發展做點貢獻。”貴州錦屏縣生態鵝業有限公司職工許昌龍高興的說到。
通過培訓,村民們開闊了視野,系統地了解和掌握了養殖的基本技能,進一步增強了創業就業能力。(楊振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