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錦屏縣三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龍必科早早地就組織合作社的社員開始采蜜。而這里的中蜂養殖與別處不同,“我們蜜蜂的蜜源主要就是以五倍子花和百花,由于氣候和海拔的限度,一年可以取兩次蜂蜜。”
采蜜現場,往返采蜜的蜜蜂們群蜂飛舞。龍必科和村民正頭戴紗帽熟練地從蜂柜中取出一塊停滿蜜蜂的蜂脾,輕輕抖落,緊接著便是割蜂、搖蜜、過濾、稱重、包裝,一滴滴金黃色的蜂蜜泛著誘人光澤,蜂蜜的香甜氣息在空中彌漫。
“我們的蜂蜜從色澤、口感都很好,因為里面還有高等中藥材的花蜜在市場上完全不夠賣。”龍必科告訴記者。
近年來,三合村因地制宜發展養蜂業,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錦屏縣三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和培育群眾養蜂。
啟蒙鎮三合村48歲的龍必科是錦屏縣中蜂養殖大戶,他還有多重身份,除了創業致富帶頭人這角色外,還是三合村民委主任、中共黨員、村級合作社(基地)負責人。他對養蜂情有獨鐘,看到養蜂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前景以及所產生的效益,時常到縣內外向養蜂前輩請教學習養蜂技術,再回來自己琢磨研究。經過長期的摸索,養殖技術不斷成熟,積累了很多養蜂經驗,他與本村養蜂致富能手龍立高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蜂“土專家”。從2018年開始發展中蜂養殖,如今達到500多群的中蜂,今年已經產了兩茬蜂蜜,接踵而來的訂單,小蜜蜂真正成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新途徑。
龍必科告訴記者,他們的蜂場在深山老林里,生態環境好,沒有污染,蜜源豐富,蜜的品質也比較好,目前蜂蜜銷售很快。
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顛簸約2公里左右到達這個中蜂規范化科技養殖示范基地,工人們正忙碌地檢查蜂箱、搖蜂蜜,濃稠透亮、清香彌漫,最大程度保留蜂蜜的原汁原味。而提起蜂蜜,五倍子蜜更是讓養蜂人覺得驕傲,錦屏縣啟蒙鎮三合村“婆侗九寨溝”的大山里大量的野生五倍子花開,讓蜂蜜附加了更多的功效。
養蜂致富能手龍立高介紹說:“五倍子蜜具有殺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是受廣大客戶歡迎和喜愛的一種蜂蜜,是最好的蜜。”
“甜蜜”產業之所以在三合村能迅猛發展,不僅得益于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生態優勢,還得益于2019年在省科技廳“14+2”科技扶貧產業項目40萬元資金扶持,更得益于以村委會牽頭成立的“錦屏縣三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廣大社員的共同努力,大刀闊斧利用三合資源優勢,在林下開展中蜂規范化規模飼養,助推林下中蜂養殖步入正軌。
據駐村干部王世濤介紹,三合村是啟蒙鎮林下中蜂養殖發展的核心村寨,村里將中蜂養殖作為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在村級合作社的帶動下,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實現了貧困戶48戶181人穩定脫貧。
“以前全部靠外出務工賺錢,現在不僅可以拿到合作社的分紅,還可以到合作社來務工,每天最低100多塊,一家人的收入有了穩定保障,同時還能學到養蜂技術,改善家庭生活條件,又能夠照顧家里。”三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龍運權激動地說道。
對與中蜂養殖,錦屏縣出臺了中蜂養殖補貼政策,還定期開展中蜂養殖培訓,更是讓中蜂養殖戶信心倍增。龍必科告訴記者,目前三合村參與中蜂養殖戶特別多,僅他的養殖場就帶動發展了100多戶。而今年的蜜源特別好,蜂蜜的產量也會大幅增加,他的蜜蜂盡管養在深山,卻因為好的品質,也不愁銷路,后期他還要申請綠色認證,讓更多人認識錦屏土蜂蜜,喜歡錦屏土蜂蜜。
“目前已經產了兩茬蜜,現在產了四千多斤,預計今年到十月份還能產兩千多斤,總共能產4000多斤,今年要是賣出去的話,大概就是40余萬元。”龍必科高興地說。
據了解,三合村林下中蜂養殖產業以合作社作為經營主體,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與村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現已建立3個中蜂養殖示范場,預計合作社僅養蜂產業就可實現收入40余萬元。此外,為拓展三合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三合還發展苗木代培、山油茶、稻田養魚等致富產業項目,確確實實帶領村民群眾過好日子。(楊振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