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9日,在錦屏縣銅鼓鎮花橋壩區大球蓋菇基地里,村民們正忙著松土、排溝、鋪放菌料、接種,大家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地開展大球蓋菇種植工作,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這塊的菌料鋪少了,再挑點過來補上,菌料少的話,后期的菌菇營養跟不上;接種要前后左右間隔8公分,接種密度要把握好......”大球蓋菇種植技術員韋忠利耐心地為村民講解種植技術要點以及注意事項。
今年入秋以來,錦屏縣受持續降雨影響,水稻等農作物的收割晾曬都受到嚴重影響,銅鼓鎮在積極開展大搶收的同時,各種秋冬季搶種工作也在火熱進行中。
“今年國慶假期,公司和村民們都不休息,我們及時搶收稻谷后,立即開展大球蓋菇的種植工作,爭取在10月中旬完成種植,55天左右就能收獲第一批大球蓋菇了,畝產量在8000斤左右。而且生長期一直到明年春耕,村民又可以繼續種植稻谷。”韋忠利告訴筆者。
大球蓋菇種植產業,周期短,見效快,產量高,易于管理,用工需求量大,能帶動周邊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有效利用稻田種植空檔期,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把閑置的農田和時間轉變成經濟效益,提高農田增收價值,助民增收。
“我們年紀大了,不方便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業,一天有80元的收入,既能料理家里的田地,又能補貼家用,減輕子女們的負擔,現在的生活和以前大不一樣了。”60多歲的銅鼓村村民陸冬梅開心地說。
陸冬梅是農村留守婦女生活進步的一個縮影。該鎮著力提升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組織帶動能力,采取“5+5”產業推動模式,通過龍頭企業落實項目規劃和產銷渠道,合作社負責土地流轉和勞務組織,實現1200余人就近就業。龍頭企業的“駐扎”解決了留守婦女務工難問題,家門口就業為他們的生活注入了新動力、新希望。
據悉,自今年秋季“雙搶”工作啟動以來,銅鼓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調動企業、社會、幫扶單位等各方力量,晝夜不停、爭分奪秒開展搶收、烘烤、秋冬種植工作。今年秋冬種,銅鼓鎮圍繞錦屏縣“五大產業”,結合壩區優勢,通過“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計劃種植食用菌香菇50萬棒、大球蓋菇300畝,西蘭花1000畝,油菜6000畝。目前已完成種植香菇20萬棒、大球蓋菇80畝,西藍花、油菜產業正在進行整田。(陸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