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當前,脫貧攻堅正處于決戰決勝、攻城拔寨的關鍵節點,實施好臨時救助制度,對于強化貧困人口兜底保障、助力解決因災因病因殘人員臨時性生活困難和防止脫貧群眾返貧,筑牢社會救助體系最后一道防線,切實解決城鄉困難群眾因災因病因殘導致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強化“兩不愁”兜底保障,進一步發揮臨時救助的過渡、銜接功能,加強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制度的銜接,提升社會救助體系整體效益,強化對解決“兩不愁”問題的兜底作用。
二是助力解決“三保障”問題,切實加強臨時救助與扶貧政策的銜接,著力發揮好臨時救助在促進解決“三保障”問題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快形成救助幫扶合力。
三是著力防范脫貧群眾返貧,積極配合扶貧部門建立健全返貧預警機制,加強對已脫貧人口的動態監測和跟蹤管理;對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要加強日常走訪,主動發現其生活困難,及時跟進實施臨時救助,積極防止其返貧;對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農村群眾,加大關注力度,加強風險因素分析,根據其家庭實際困難及時給予臨時救助,防止其陷入貧困。
四是加強部門聯動,縣民政局加強與縣扶貧辦、縣醫保局對接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并及時更新系統患者對象屬性,尤其是及時更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在系統里的對象屬性。
五是嚴格核查程序,做到應救盡救,自2020年1月1日以來生病住院的患者,完成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保”報銷,醫療自付費用原則上超過6000元的且導致生活困難的群眾,由縣民政局委托鄉鎮社會事務辦對患者家庭開展入戶核查,對因病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按相關規定給予應急性、過渡性臨時救助救助,救助標準根據醫療自付費用及其家庭貧困狀況核定。救助資金超過5000元的,由縣民政局到鄉鎮村入戶進行核實。
六是采取集中審批與一事一議相結合的方式,對醫療自付費用較大、困難程度較深的貧困家庭,通過個案會商,一事一議,通過召開縣臨時救助聯席會議,討論研究后給予救助資金。
2020年1月至今共實施臨時救助12455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694.85萬元。 (楊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