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婆婆,你能聽得懂我講話嗎?我講普通話呢?能聽懂嗎?”這是我2017年剛來駐村時最常問的一句話,我來自黔西南州興義,口音與
錦屏這邊大不相同,所以溝通都成了很大的問題,但是經過3年的走訪和努力,現在的群眾都可以聽懂我說話,還跟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17年,組織安排我到岔路村駐村。我毫不猶豫地踏上這趟艱難又未知的旅程,我希望自己能做好群眾的“暖心秘書”,品味他們的“酸甜苦辣”,收藏許多的“人間值得”。
此時此刻,我想記錄2020年11月9日下村的一天,為大家講述我的扶貧故事。也許故事線過于單調,也許顯得有些啰嗦,但這平凡的每一天,都是我最珍惜的日子。
做群眾的“知心姐姐”,關愛孩子的健康成長
檢查消防和開展農村農房摸排工作是我駐村的日常工作之一。這天,我來到村民吳躍貴家,看到他家的孫女和其奶奶在家,我問了小朋友,想不想媽媽,她露出了難過的表情。于是我撥通了她媽媽的
視頻,她不太會說話,于是她一遍又一遍的喊著媽媽,沒有太多的話語,卻讓我在旁邊聽得心痛,心里暗暗在想,如果有空一定要多來看看她,
視頻掛了以后小朋友終于露出了開心的表情,還與我拍了很多的視頻,她的媽媽也很開心,說過年回來要拉我去她家吃飯。
村里面的留守兒童還有很多,我盡心去關注他們的生活、情感,希望可以通過我的努力,讓遠在異鄉的父母和孩子增加溝通的機會,讓不善于表達感情的他們,漸漸敞開心扉。看到孩子們的笑逐顏開,我會因為他們的快樂而快樂。
做群眾的“暖心秘書”,為困難戶送去溫暖
從吳躍貴家出來,我來到了村民白正權家,他家有兩個老人臥病在床,我去看了她們,囑咐他們要照顧好身體。
“我們家還有低保嗎?現在家里困難”白正權的母親楊生翠拉著我的手問。
“你們放心,因為我知道你家情況。所以低保沒有給你們取消的,還有還有,你放心。”我反復對著老人家說“放心”,讓他安心。隨后我遇到了嫁出去的女兒白文蓮,她喊出我的名字,我很詫異,她說我是岔路村其他組的,但是我知道你,還說岔路很多人都知道我,我很開心。我囑咐他女兒記得給老人拿一個枕頭,他不舒服,同時還囑咐其兒子白正權,告訴他要好好照顧老人,同時也要做好自己的護林和保潔工作,每月100的油錢我會發給他的,最后他家的孫女還喊我,跟我拍了可愛的視頻,看著她天真的表情,最后還是在念念不舍中離開了他家。
做群眾的“老朋友”,與他們話家常
走到吳國銀家,他們跟十里坪組長在樹下乘涼,我坐下來,放下手中的文件包,與他們聊家常。他愛人在削蘋果,非得拿給我吃,還沒等我吃完,他們又拿著我的公文包去他家院子里裝橘子,我搶過來的時候已經裝了半袋子了,我趕緊拿著跑了。組長見狀也跟在后面喊,過他家地里的時候,去他家那里也摘幾個。我一邊跑一邊跟這群老朋友再見,臉上笑容滿滿,心里幸福滿滿。
當來到羅烈元家時,他還是一個人在家。平時都是他帶著孫子在這里生活,他一直是我最掛念的老人,每次入戶我都會去他家里看一眼。還記得有一次我去他家,他在修電水壺,我就想到我家還有多余的,于是給他拿了一個,事情微不足道,但是今天遇到他,他還說,當時我拿了個壺給他,說我是個好干部,我心里卻不是滋味,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好干部,因為我可以做的,僅僅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離好干部的還有很大的距離。
做老人的“小孫女”,傾聽他們的心事
離開羅烈元家,我去到了姚云菊老人那里看她,陪她聊了會天。“婆婆我走了啊”話音剛落,我轉過頭正準備離開,感覺有什么東西勾住了我的包,我回頭一看,是婆婆拉著我的包,她拿著干魚塞在了我的包里,我婉言拒絕。她說拿給我過年,我說過年還早,我也不回家,她說可以放的,她自己做的,千言萬語要我務必收下。最后實在不忍心再次拒絕,我收下了老人給我的魚干。心里又擔心她都給我了自己沒留,平時她都是很節約的,我買給他的兩套衣服也沒有見她穿過,于是我又回過頭問她,你給我了你還有嗎?她說有,她做了很多。于是我就走了,我知道我不收她心里不好過,她始終記得她廚房漏雨是我出錢找人給她修的,所以她也想對我好點,其實這也只是很小的事情,我擔心她一個人在家無法燒火,所以才做了這件事,她卻一直記得這個事。
路過張友昌家時,他媽媽一直擔心我有沒有吃飯,熱情招呼我進屋吃飯。她的老伴剛剛過世,我每一次去見到她,她都會拉著我的手跟我說話,交代我每天都來吃飯,吃了讓他在那邊保佑我一切都好,她跟我說著說著還流下了眼淚。我感嘆生命的短暫和脆弱,卻也無能為力,每次我都拉著婆婆的手,交代她的兒媳照顧好她的身體和心情,有事給我打電話。
最后我來到劉英國家,家里他媽媽在,還養了一些雞鴨,這個偏遠的角落終于有了一絲煙火氣。以前他家由于住的偏遠,所以家里的房子板壁都被人偷了,根本無法住人。了解他們家的情況后我立即為該戶申請了危房改造,進行了一些修繕,雖然力量小,但是終于可以住人了,可能是由于心里有陰影,所以他家房子上至今還寫著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在返回村委的路上我碰到了劉煥芝老人,我停下車跟她聊了一下天,她說她孫女現在在家了,現在家里沒什么事,我說那就好,你保重好身體啊,我得空再來看你。看著她又想起我給她擦藥的場景,當時她腳疼,她拔火罐燙著了,就也沒有買藥,眼睛疼也沒有買藥,于是我就去給他買了消炎的等,當我給她抹藥,教她用法時,才覺得老人其實就是小孩,真的需要我們的關心關愛和照顧。
這是我下村的一天,也是我整個駐村工作的一個縮影。群眾對我的關心關愛的,讓我覺得人生或工作的意義、價值無非如此,在崗位上履職盡責,把群眾當家人,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事情,我便無愧于工作,也無愧于人民。(韋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