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寨鄉是全省100個扶貧開發一類重點鄉鎮,也是黔東南州24個極貧鄉鎮和黎平縣6個極貧鄉鎮之一,要擺脫貧困,實現穩定脫貧,緊扣產業發展是關鍵。為抓實產業發展,平寨鄉一手抓林下經濟,一手抓異地置業,合力吹響產業革命沖鋒號。
深入摸底調查+明確主導產業+合理規劃布局。平寨鄉在現有的技術人才、經營主體、合作社等方面資源作深入調查和摸底,具體掌握有多少荒山、林地,多少技術能人、產業帶頭人和經營主體,從而利用現有資源加以統籌,做到有的放矢。結合各村已有優勢和技術沉淀,重點發展天麻、鉤藤、三葉木通及食用菌種植。合理規劃、重點突破,實現一戶一業,一村一品的良好趨勢。
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提高科技支撐。強化與省、州農科院的合作,邀請農技專家到平寨鄉做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充分吸取專家的建議,依托其平臺,實現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系統改良。如平寨的天麻如何做到防蟲而避免減產,蟲茶如何改善口感而提高市場銷售額。如何給產品附加“生態”“有機”等元素,從而增加產品附加值等,多角度,多方位地優化平寨產業結構和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整合合作社,成立聯合總社,規范合作社的經營和管理。整合合作社資金,讓資金在規范的經營主體下,不斷拓展業務范圍。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加強產業管理,使所有的產業項目規范化經營,避免資金流失,降低風險,從而提高產業效益,讓平寨產業走上一條規范化經營道路。
加強與優強企業合作。通過與黎平青江農業有限公司、貴州省黎平縣澳爾華綠色食品產業有限公司等優強企業合作,借助其先進的技術和銷售平臺實現借梯登高、借船出海。
創立品牌,營造產品附加值。通過科研機構有機認證,確定生產標準,極力打造平寨“八寶”,對平寨天麻、鉤藤、蟲茶、重樓、靈芝茶、食用菌、三葉木通、南瓜進行規范化生產和產品包裝,提升產品知名度,實現產品附加值。借助杭州下城區結對幫扶之“橋梁”,讓農產品進超市、進學校等,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同步發展異地置業。為進一步擴大生產,充分利用扶貧專項資金,確保貧困戶創收增收,平寨鄉在羅里、高屯、德鳳、中朝等地相繼發展黃牛養殖、綠殼蛋雞、白酒釀造和蔬菜種苗培育等項目,有效改變當地發展條件有限的現狀,實現效益最大化。(楊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