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名為 " 無聲煙酒飯店 " 的主人叫石含奎,現年 32 歲,自小殘疾,喜留平頭短發,模樣周正。
石含奎是黎平縣孟彥鎮高砂村人,他和妻子石三平都是一級聽力殘疾,女兒石宏娜就讀一年級,石含奎的父親患有長期慢性病,常年靠藥物治療,醫藥費用開支較大,缺少勞動力的一家子,生活日漸走了下坡路。
近年來,沐浴著黨的扶貧政策春風,他和家人通過勤勞雙手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還帶動了其他殘疾人就業創業致富。
精準扶貧好東風,勤勞致富新市民。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大短板和關鍵。石含奎是全縣易地搬遷殘疾人就業創業的一個典型縮影。
從小異于他人的石含奎積極樂觀,手腳麻利,勤勞肯干。因為經歷特殊,所以他懂得,自己需要走一條不同于常人但是適合自己的路。
" 身懷一技,脫貧有動力 "。2019 年 3 月,石含奎自費到重慶市高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政務服務和社會事務中心開辦的 " 就業創業 " 培訓學習,在重慶學來了餐飲技術回來后,他再次參加了縣人社局和龍形街道舉行的廚師培訓。從此開啟了他的創業歷程。
培訓后,他經常在家里琢磨各類菜系的做法,并邀請親戚好友品嘗,直到大家對他的廚藝稱贊有加,慢慢地,他便萌生創業的想法。
說干就干,在與妻子商量后,他便到街道辦事處就業服務中心咨詢相關創業程序和相關手續,籌資金、找門面、辦營業執照證 …… 近三個月準備,營業執照辦下來了。2019 年 7 月," 無聲煙酒飯店 " 正式開業。
在外人看來,聾啞人開店子,是哪門子事嘛 ? 與正常人怎么溝通 ? 生意怎么做 ? 外人的議論,一連串問號,對夫妻倆來說卻不是什么難題。
身殘志不殘,他從不向命運低頭,雖然不能與正常人交流,但他們優質服務的艱苦創業精神,讓小店生意越來越好,漸漸火爆。
" 別看他們是聾啞人,掌鍋的技術嫻熟,店內顧客盈門,生意火爆。"
2019 年 10 月 24 日,脫貧攻堅普查員來到 " 無聲煙酒飯店 "。11 點半,店內已擠滿了前來就餐的顧客,店員和老板應接不暇,甚至還有好幾位顧客在排隊。老板在店員的 " 默契 " 配合下,一碟一碟的炒著,幾下子就給顧客們呈上了熱騰騰、香撲撲的可口菜。
" 他倆每天起早貪黑經營這個店,服務態度好,衛生條件好,飯菜價位不高,小店逐漸有了起色,生意越來越好,吃飯的人也多了。" 父親石廷科說,店子每天的營業額有 800 多元。艱難的創業叩開了夫妻倆的脫貧致富門路。
如今,經營小店,不但還清了石含奎之前外出培訓、開店的所借的近 6 萬元,扣除成本,每月還有穩定的收入,足夠家庭開支,創業幸福的笑容常常掛在一家人的臉上。
從農村走進城鎮,搬到龍形社區,改變了聾啞夫妻倆的命運,一家人成了縣城的新市民。
創業成功的石含奎,沒有忘記其他殘疾人,不忘回饋社會。他主動教其他殘疾人與他人交流,接單 …… 至今已帶動 4 名聾啞人就業,忙的時候,還請了六七位殘疾人前來幫忙。
店員蔣振光,也是一名先天性聾啞人,到店里工作快半年了,石含奎從最簡單的打雜學起,手把手教他采購、掌勺 …… 如今,在店里可以獨當一面。
蔣振光用手比劃著告訴客人,十分感謝石含奎的幫助,讓他從一無所有到如今有了看家的本領,現在不僅可以在店里打一份工,老板還允許他接送礦泉水的業務,現在有了兩份收入,日子過得更紅火。
像蔣振光這樣的殘疾人,店里還有 2 人。他們都是因為身份的特殊,聚到一起來。
如今,石含奎的 " 無聲煙酒飯店 " 已成為了黎平縣殘聯創業扶持示范基地,政府鼓勵石含奎夫妻倆借助精準扶貧的平臺和創業扶持資金發展產業帶動更多的殘疾朋友圓夢。10 月 17 日,在黔東南州 2020 年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表揚大會 ( 黎平縣分會場 ) 上,石含奎雙手緊握黔東南州 2020 年脫貧攻堅艱苦奮斗脫貧家庭獎狀,笑得格外開心。
"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干部的幫扶,讓我家摘掉貧窮帽,日子越過越紅火。" 石含奎父親感激地說,現在上學就醫便利了,還在城里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
當客人給他豎起大拇指時,他總是一邊舉起左手的食指往上一戳一戳的,同時用右手也立著大拇指,這是他用啞語表達:" 黨的政策好 "。每每這時,人們會看到一雙感恩的眼神,既溫柔又堅定。
如今,走近 " 無聲煙酒飯店 "," 自強不息努力拼搏奔小康,身殘志堅勇于創業感黨恩 " 橫批為 " 生意興隆 " 的一副對聯映入眼簾,格外引人注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