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超當兵期間獲取榮譽
退伍軍人“燕歸巢”,脫下軍裝履“新”職
脫下戎裝,奉獻地方。生于1980年的楊云超,1999年參軍入伍,2004年從部隊退役。5年戎裝生涯中,他榮獲3次嘉獎、3次優秀士兵表彰,并獲得貴州省武警總隊“優秀軍械員”榮譽。退役回到家鄉,他不忘軍人本色,兢兢業業,腳踏實地服務家鄉父老,擔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重任。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是楊云超常掛嘴邊的話。今年82歲的楊金昌老人是羊橋村甘龍田組的貧困戶,兩個女兒已經遠嫁出去,常年只有他和78歲的老伴在家。
“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平日里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基本上都是村里這些干部來幫助我們”。楊金昌老人說。
2018年的冬天,楊金昌不慎在家摔傷,路上結了厚厚的冰,無法出門就醫。楊云超在接到電話后,立馬聯系救護車,召集村支兩委,鞋上捆起稻谷草,帶上鹽和鏟子前往救援。在他的帶領下,楊金昌老人得到了及時治療,現在老人已經康復。
“當時路結冰了,車也走不了,他們就買鹽撒在地上,把雪融掉,救護車才把我送到醫院,還好有楊書記他們,不然都不知道怎么辦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楊金昌老人依然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送楊金昌老人去醫院
專業不轉志,扶貧戰場再攻堅
要脫貧,產業發展是關鍵。只有產業發展起來,脫貧攻堅才有源頭活水,才能真正變“輸血”為“造血”。為此,楊云超經常深入群眾家中,與他們深入交談,切實了解老百姓發展產業的意愿。通過走訪,他了解到部分村民有種植香蔥的想法,便立即召集群眾召開院壩會,征求群眾意見,在得到村民一致贊同后,帶領村民代表進行實地考察,并給大家算起了經濟賬。
“香蔥種植每畝產量在4000斤左右,一年可以種四季,每畝投資4000元左右,一畝有14000元的產值,四季種植每畝收入可達52000元”。楊云超說,通過給村民仔細盤算產業發展經濟賬的方式來宣傳,能讓老百姓更感興趣。
楊云超帶村民代表實地考察香蔥產業
方向有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干?2019年11月份,楊云超和村級作戰隊研究后,結合村情實際,決定因地制宜在羊橋村老山背組發展香蔥產業。首先由村級作戰隊自籌資金12萬元帶頭發展30畝,并與商家做好對接,解決群眾發展產業愁銷路的顧慮。
“我們以3.5元每斤的價格,與懷化、銅仁等地的市場已經對接好了,香蔥采收時電話聯系商家,他們自己來基地收購”。楊云超說。老百姓抗風險能力比較低,想讓他們安下心來發展產業,就得先解決銷售難題,給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楊以成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家里有一個重病老人,又有兩個孩子在上學,所以無法外出務工,只能靠在村子周邊做點零工,勉強維持生計,一家人日子過得很是拮據。楊云超了解到他家情況后,便鼓勵他積極參與發展香蔥產業,當上了‘蔥老板’。
“今年我種的這7畝香蔥長勢相當好,收益是很可觀的,技術和銷路都有保障,有了這個產業,以后的生活肯定是越來越好了”。楊以成信心滿滿地說。
技術有了支撐,銷路有了保障,在村級作戰隊的帶領下,老百姓對發展香蔥產業也有底了。目前,該村已有6戶貧困戶和2戶非貧困戶參與發展了20畝香蔥產業。
楊云超帶領村民種植香蔥
退伍不褪色,堅守初心擔使命
村容美了,口袋鼓了,村民笑了,楊云超的腳步卻未曾停歇。
“目前我們村的產業有牧草、中藥材等,一共是638畝,帶動貧困戶393戶1783人。下一步還是要大力發展產業,計劃發展種桑養蠶300畝、烤煙400畝,香蔥擴種到200畝”。楊云超說,要盡全力把產業做強,讓群眾有產業發展,有增收門路,不僅脫貧,還要致富。
一朝戎馬灑熱血,一生信念記心間。面對脫貧攻堅重大任務,楊云超用腳步丈量著羊橋村的脫貧攻堅之路,保持了軍人的擔當本色,以踏實苦干的作風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在困難面前,始終秉承軍人沖鋒在前,吃苦在前的精神,帶領父老鄉親們攻堅克難,奮勇直前。
“我雖然是一名退伍軍人,但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也是一名"新"兵,只有深入群眾中抓問題,解難題,做實事,不斷增強群眾的滿意感、獲得感、幸福感,這是自己應盡的職責。”楊云超斬釘截鐵地說,無論從一名退伍軍人還是黨員角度,自己都應該團結好村支兩委,激發村民內生動力,交上一份令自己與村民都滿意的答卷。
楊云超和駐村工作隊、村民一起拆除舊房
崢嶸歲月,永不褪色
據了解,2019年,楊云超帶領村民實施串戶路硬化3679米、安裝路燈198盞;與干部群眾一起拆除廢舊房及圈舍31棟,透風漏雨整治37戶,動員易地扶貧搬遷26戶116人,協調矛盾糾紛20余起;依托壩區資源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動群眾種植中藥材丹參271畝、牧草300畝、烤煙270畝、精品水果80畝、雜稻制種60畝、吊瓜60畝、香蔥種植50畝。
楊云超走訪群眾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退伍16年來,楊云超始終保持著軍人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牢記軍人使命,舍小家顧大家,扎根農村基層,奮戰在脫貧工作一線,帶領全村738戶村民全力脫貧奔小康。(陳敏 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