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市鎮三間橋村中家山油茶基地
回家盡孝開啟“創業路”
“我2007年高考落榜,無緣大學,便隨著村里其他人外出打工,文化程度低又沒有技術,打工半年什么苦活累活都干過。”楊平說:“回家自己創業也不容易,幾經波折才有了現在的規模。”
2007年底回家過春節,看著年邁的父母,想到自己在外打工居無定,還事事要父母為自己擔心,他便萌生了在家創業留在父母身邊慢慢擔起家庭負擔的想法。當時沒有資金和技術他就著手起點低、見效快的“短平快”產業,通過市場調查和朋友推薦,他決定在家養鴨子。說干就干,手里資金不夠就從親戚朋友哪里借,很快就建好了兩個鴨舍,選購了1500只鴨苗,開始了他的養鴨人生。
三間橋中家山油茶基地油茶雞
不懂技術他就向老前輩和獸醫請教學習,通過他自己邊養邊學技術,半年下來養出來的鴨子個個圓滾體胖。
“看到一只只移動的鴨子就像看到一張張移動的鈔票,看著就讓人高興。”楊平說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在2008年冬天,一場大雪降臨,兩個鴨棚全部壓垮,遍地都是鴨子的尸體。他當時覺得一切都完了,整個精神都夸了,糊里糊涂的過完了2008年的春節。本想再次走上打工路,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下,他決定重新開始,重頭再來。
有了一年的養殖技術,他從原來的兩個鴨舍擴建為4個鴨舍,從1500只鴨苗增加到3100只鴨苗,從2008年的失敗教訓中總結經驗,提前預防,2009年3100只肥鴨出售,他賺到了人生中創業第一桶金。
三間橋中家山油茶地基油茶豐收
油茶產業叩開“致富門”
油茶產業一直是天柱縣重點發展產業,投入成本低,風險小,收益周期長,效益好。
2010年,得知政府大力支持返鄉創業人員種植油茶,他便心動了,想要種植一片油茶,以后年年有穩定的收成。但想到資金欠缺,土地流轉難,沒有種植油茶的經驗,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一次偶然的機會和父親說了我的想法,父親很是贊同,在家人的鼓勵下我開啟了我的油茶種植路。”楊平說
三間橋中家山油茶基地油茶果
沒有土地,他就開荒,流轉不了的地他就一戶一戶的去爭取,在父親的幫助和陪同下他流轉到了320畝的土地,地整好了就開始打穴、植苗,在3個多月的時間里,他把3萬多株油茶苗全部移栽好,看到大片油茶基地,他看到的是希望、是未來。
油茶苗活過來了,但頭痛的事又來了,荒山開墾,沒幾個月油茶基地就雜草重生,油茶苗被淹沒在扎草里看都看不見。油茶要五年掛果,管理費哪里來,怎么管。現在油茶苗還小,想采取“以長養短”模式在油菜地理種點什么,但是種什么,楊平在心里又犯嘀咕了。
據朋友當時介紹說太子參行情不錯,于是他便到鄰縣去學習太子參種植。油茶沒掛果前他在基地里種太子參、西瓜、花生等當年就得到了收益,雜草變成了農作物,荒地變成了寶地。通過套種中藥材、水果、蔬菜即免去了油茶除草和管理費,還能得到不少的收入,周圍村民干活也有了去處,一年可帶動60余名群眾實現就近就業。
2015年油茶樹開始掛果,2017年油茶大豐收,收獲油茶果20余萬斤,以土地入股的農戶按照土地流轉時的協議,五五分紅,少的一戶幾千元,多的上萬元,個個都笑得合不攏嘴。
三間橋中家山油茶地基豐收
“雞-牛-茶-苗”復合模式助增收
油茶樹長大了,為解決油茶林雜草問題,科學種養殖,
他在油茶林里建了3個雞舍,天然放養,年出欄3000余羽,年收益40萬元。同時建立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肉牛場,用基地里的雜草喂養,年出欄肉牛80余頭,帶動24戶貧困戶脫貧。技術成熟了,他便開始自己學著嫁接油茶苗,根據他自己的種植經驗培育出更好的油茶苗;目前,建有7畝油茶苗圃,培育有油茶苗300多萬株。
據楊平介紹,油茶地里養雞,雞可以為油茶樹除草,每年可節約人工費用2萬元,油茶樹為土雞提供豐富的餌料和新鮮的空氣,為雞遮陰避暑、殺除病菌,雞的存活幾乎達100%。用雜草養牛,牛糞可作為油茶樹底肥,油茶掛果率可逐年增加。油茶果的果皮用來給稻田和油茶苗圃施肥,果皮有殺蟲、除草、增肥等功效,促進稻谷油茶苗生長。
“國家在扶貧,我現在有些門路了也會盡我的力量來幫助困難戶。”楊平說“除了產業利益分紅、養牛項目利益聯接,平時在我基地里干活的也多為貧困戶。”(龐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