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停車難問題,2019年我州大力推進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全州新開工社會公共停車場項目22個,目前已建成9個項目共3260個停車位,完成任務量在全省排名第二。其中凱里市建成1個項目200個停車位、黃平縣建成1個項目600個停車位、鎮遠縣建成2個項目共1100個停車位、岑鞏縣建成1個項目150個停車位、榕江縣建成1個項目共200個停車位、三穗縣建成1個項目510個停車位、天柱縣建成1個項目共300個停車位、錦屏縣建成1個項目共200個停車位。
為居民出行解憂
李先生在錦屏縣工作,以前出差時常會發出感慨,“還是咱們小縣城好,路況好又不堵車,開車去哪都方便。”可現在,縣城的私家車業越來越多,他也開始為出門堵車、找不到停車位而苦惱起來。
2020年元旦,錦屏縣三江鎮六街,由老車站改造的停車場一改往年雜亂的風貌,整齊的停車位線,統一規范的收費管理。很難想象,在此之前,能在這兒找到個停車位簡直像“中了彩票一樣”,難!
“由于停車位供不應求,導致了占道停車的現象日益凸顯,部分機動車隨意停放,占用機動車道和人行步道,給城市交通、老百姓出行帶來極大的障礙。”據縣執法中隊大隊長龍家輝介紹,每逢趕集,都會派出十來個工作人員到此維持次序,即便如此交通也很難疏導。“老車站還沒有搬遷時,司機之間產生摩擦那是常事,這樣一來,嚴重影響了行人的交通安全,同時也加重了交通堵塞。”
“錦屏沒有太多大型、規范停車位,到六街附近吃飯,要么早早就出門,要么就選擇步行或打車,遇上飯點開車來,想找個停車位估計別人飯都吃完了。”同樣,生活在錦屏的付佳也深有體會,“熟悉路況的當地人都知道這不好找停車位,外地來辦事的人不了解情況,繞去繞來都找不到停車位。以前劃線的停車位不是很多,有的找不到停車位就隨意停放,被扣分不說,還容易刮花車子。如今的六街停車場,已經很難看到擁堵的場景了,除了趕集天,平時都能很輕松地找到停車位。”
“車站搬遷后,進行重新規劃,新增了80多個車位,加之沿江設置的車位,總計新增了200多個車位。交由錦屏縣濱江城市運營公司管理,采取收費制度。現在正在新辟了兩處免費的臨時停車場,以緩解春節期間車位一位難求的窘境。”龍家輝說,將原來的車站改造后,進行執法工作管理也順利多了,趕集天只用幾個工作人員就能很好地維持工作。
為旅游景點加分
“鎮遠高過河,一條會唱歌的河。”去過高過河漂流的游客都會被這里的驚險刺激和迷人風景所吸引,而去過多次的游客也會發現,現在的高過河景區停車場有了很大的改觀,綜合服務大廳也比原來漂亮了許多。
“原來停車場路面是砂石路,沒有系統的管理,游客停車也不太規范,都是找得到空位就停,剩余空間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比較浪費資源。”據高過河景區負責人黃總介紹,高過河停車市場是于2019年6月投入使用的,經過整改后,高過河停車場實行規范管理、安裝配備了進出系統,目前,可容納600輛車。
“我們公司之前做了一個簡單的游客情況調查,在一次隨機抽查中,五條船的游客,都表示以前來過,而且他們對高過河配套設施的改善都豎起了大拇指。”景區負責人說回頭客多了,自然離不開高過河自身的魅力,同時也離不開越來越完善的服務管理。
作為鎮遠本地人,舒小姐卻沒到過高過河游玩:“平時上班沒時間去,節假期外地游客多,朋友說開車去很難找到停車的地方,所以猶豫了好久都沒有機會去玩一玩。聽說現在規范了許多,也正打算著今年夏天帶著家人一起去呢!”和舒小姐一樣,節假日時,當地的老百姓一部分會選擇待在家里,而不是到各大旅游景點添堵。同樣,考慮出行的話,也會百度攻略,盡量避開擁堵。
為了不斷提升旅游形象,高過河景區也在不斷地完善配套設施,“目前,停車場有600個停車位,后期,我們還將新增400個,這樣一來,可以大大緩解節假日停車難問題。”
為城市擁堵減壓
相較于錦屏縣城和鎮遠高過河,凱里市的城市擁堵、停車難問題更為突出。
“沒買車時,覺得買車難,買車之后覺得養車難,其實,這些都沒有找停車位難。”工作在凱里的楊先生近日正為停車苦惱,猶豫自己所在小區設計不太合理,業主停車基本處于過飽和狀態,“晚上加班,回家是肯定找不到停車位的,只能找個稍微寬敞的地停路邊,有時候路邊都被人停滿了,無奈只能開會單位再打車回家。”不是特殊情況,楊先生幾乎是開出門就早歸,回來晚就干脆不開。
類似楊先生這樣的情況其實還不少,因為部分商品房開發得較早,當時設計停車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而對于普通家庭來說,買個停車位的價錢也不便宜,所以“難題”一直都在。
“平時下班高峰到飯店吃飯、周末高峰期到商場購物也比較頭疼。開車出門都是先想想有沒有停車位,沒有就打車。”大多市民都會選擇好停車的商場或飯店消費,而避免停車困擾。
為了緩解壓力,目前,凱里市萬博已新增200個停車位,將于不久后投入使用。據住建部門負責人了解,接下來,凱里市還將擬建更多公共停車位,分別是鴨塘街道停車場項目、二六二片區地下停車場建設項目、凱里市金井三角地帶智能停車場項目等。
2019年,我州新增3260個停車位,這些社會公共停車場的建成,進一步夯實和完善了我州配套基礎設施,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便利,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群眾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指數,為建設我州生態美、百姓富的“大美黔東南”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者手記】
“車輛多、車位少、停車難”已成為各大城市繁華區域普遍現狀,由于難尋停車位,車輛隨處停放,影響城市風貌,也不利于推進城市化進程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2019年,我州新增3260個停車位,之后還將在全州擬建更多的停車位,以滿足百姓需求。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車位增加了,自然也要更加注重管理,在改善停車環境的同時,需建立更加成熟的一體化管理平臺,促進車位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市區車位資源。特別是在學校、醫院、大型商場等公共場所附近建設智慧停車系統平臺,充分利用停車資源的時空錯位共享,緩解重點地段的停車壓力。
立體停車位在發達城市已較為成熟,市民普遍能夠接受,有利于提升空間利用效率。不少人也提出意見,希望能在黔東南增建立體停車位。可是,這樣一來也增加了投資成本和維護成本。
也有人會說,配套設施完善管理規范了,我們也沒什么要做的。可是,我們能做的是,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的理念,遠遠不止能效緩解停車難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