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聲音,讓我們勠力同心,總有一份責任,讓我們奮力擔當,總有一種情懷,讓我們感慨萬千。長期以來,黔東南州人民醫院結對幫扶黎平縣水口鎮,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水口與全國同步小康,州人民醫院在幫扶過程中獻真情、出實招、傾全力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幫扶,先后投入600余萬元幫扶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益性崗位安置、走訪慰問貧困戶、購置幫扶物資設備等,用心用情用力幫扶,近十年來水口鎮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州人民醫院全院黨員干部職工和水口鎮四萬多名群眾的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共同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壯美贊歌。
扶貧干部來了 村民笑了
黎平縣水口鎮地處黔、桂、湘三省區交界處,全鎮37個行政村,總人口42776人,全鎮共有28個貧困村,截至目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09戶14339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9.37%降至現在的1.07%。近十年來,為幫助水口抓好脫貧攻堅工作,黔東南州人民醫院把幫扶黎平縣水口鎮列入了重要工作議程,并成立了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院領導班子、院屬各黨支部書記、行政后勤科室負責人多次到水口鎮37個村實地調研,找問題、補短板,多次召開專題會,研究制定具體幫扶工作措施。針對水口鎮的基本情況,醫院黨委提出“院黨委+黨支部+黨員+民主黨派”模式,開展片區責任幫扶,院班子成員分別擔任水口鎮五大片區負責人,通過調研找準適合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方向,指導片區整改存在的問題。并派出4名優秀干部扎根基層,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進一步助推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深入開展。
幫扶工作的開展,既靠黎平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和醫院黨委通過了解村情,取得群眾的信任和干部的認可,深入田間地頭、挨門逐戶地走訪群眾,通過走訪,不僅掌握了全鎮的基本情況,更建立了貧困戶重點臺賬,切實掌握他們生活生產中存在的困難。在對幫扶村基礎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脫貧愿望等有了深刻的認識后,院黨委對下一步扶貧開發規劃有了明確的藍圖。
一技傍身 村民們口袋鼓了
“州人民醫院出資購買的五百只鴨苗出欄后,自己的分紅加上管理費就一萬多元,比自己種田的收入翻了幾翻。”水口鎮東郎村的貧困戶石運仁滿臉笑容。東郎村11戶貧困戶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自己不僅學到了管理經驗,也學到了養殖技術,談起未來的發展,石運仁信心滿滿。
黎平縣水口鎮東郎村 村民 石運仁
水口鎮東郎村養鴨基地
在水口鎮八列村委會茶油產業分紅現場,十戶貧困戶喜笑顏開,73歲的貧困戶吳道明一張一張數著手里的現金,“合作社真的分紅了,真是太高興了,感謝黨的政策好,感謝州人民醫院。”2019年,州人民醫院為八列村投入5萬元購建造了廠房和機器,開展茶油產業扶貧項目,在村里致富帶頭人的帶領下,八列村茶油產業扶貧項目大獲豐收,合作社及時兌現分紅承諾。八列村村主任龍德顯激動地說:“才生產40天我們十戶貧困戶就每人分到1000元現金,太感謝州人民醫院的大力支持了,不僅打造了帶不走的扶貧產業鏈,還積極鼓勵貧困戶樹立起脫貧的信心。”
水口鎮八列村油茶產業分紅現場
貧困戶吳道明領到分紅款
打鐵需得自身硬,致富方需產業扶。州人民醫院探索幫扶脫貧新路徑、新方式、新模式,通過產業示范帶動,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內動力,主動參與到產業扶貧項目中來,促進幫扶工作從“輸血型”向“造血行”轉變,實現“授之以漁”的長久持續發展。經多方調研走訪,投入43.8萬元打造了岑比村委養殖基地幫扶示范點,牛30頭,養殖雞1100只、鴨800只、魚85斤、鵝100只,盈利6萬元。2019年,州人民醫院建立了紀信村養牛場,牛40頭,資助種植牧草經費5萬元,通過收割牧草增加收入的貧困戶就有26戶,總收入2萬余元。2019年下半年,州人民醫院黨委投入產業幫扶資金141.7萬元,相繼建立了東郎村養鴨基地、巖灣村養雞基地、紀信大棚蔬菜基地,并陸續獲得收益。
全面幫扶 村民們收獲滿滿的感動
2018年,州人民醫院幫助有意愿建立產業的4個非貧困村及已出列村進行產業幫扶,每村5萬元。拿到這筆幫扶款的己立村村主任龍萬生多次與醫院包片院領導班子溝通,決定利用己立村獨特的民族資源——手工織布作為產業來發展。在侗鄉依然延續并保留了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手工,家家戶戶的少數民族婦女都有著精美的手藝,如何將傳統的手藝轉化成為經濟收入,包村負責人一邊帶領村主任外出學習考察,一邊找市場銷路,考察下來發現傳統手工產品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較高,在經過緊張忙碌的籌備后, 2018年11月,己立村傳統手工藝工作室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村里十戶貧困戶家里的織布能手利用農閑時期不定時到工作室上班,每個月能增收1500左右。己立村主任說:“村里的侗族婦女們既不荒廢農活,又能增加收入,還將民族手工技藝發揚傳承,目前己立村十戶貧困戶已脫貧八戶,大家都收獲了滿滿的感動。”
水口鎮己立村手工織布作坊
“自從州人民醫院的伯伯、阿姨們出資給我們修橋后,現在我們上學再也不用擔心暴雨了!”歸雙村準備去鎮上中學上學的學生們一邊走在今年竣工的漫水橋上,一邊高興地說。歸雙村第一書記王懌翻出手機拍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一幕讓人心酸,遇到雨季通往村外的道路被河水沖斷,為了防止被沖走,孩子們卷起褲腿,手拉手蹚水過河,隨時都有滑落水里的危險。王懌回憶2019年6月恰逢雨季,歸雙村一村民在拆房子時發生意外,鋸子砍傷脖子血流不止,由于大水淹沒了道路,村民們只能用床板抬著患者蹚水而過,耽誤了時間險些送命。兩年時間內,州人民醫院還出資修建了紀信村和己立村兩座漫水橋,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修橋前村民拍攝的圖片
修建完工的漫水橋
此外,州人民醫院還投入設定了22個公益性崗位,幫助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群眾解決就業問題。水口村村民魯崇霞的丈夫身體不好,常年在外打零工收入微薄,拖著一對年幼的雙胞胎兒子,她無法外出打工,有了這個公益性崗位后,魯崇霞可以一邊帶孩子,一邊打掃衛生,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也能補貼一些家用。“雖然公益性崗位的工資不算高,但對于我這種無法外出掙錢的農村婦女來說,已經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了”魯崇霞說。目前,全鎮公益崗位人員已經全部到崗,已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11萬元,在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提升了村寨環境衛生可持續性。
水口鎮水口村村民 魯崇霞
2019年,為幫扶水口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幫扶水口鎮脫貧攻堅資金共計321.57萬元,其中產業幫扶185.11萬元,基礎設施幫扶資金43.63萬元,慰問脫貧攻堅一線干部0.25萬元,扶貧物資幫扶50.4萬元,慰問貧困群眾(含受災戶)0.63萬元,援助村級辦公設備11.13萬元,醫療幫扶3.28萬元,公益性崗位開發5.5萬元,兩不愁三保障補短板14.44萬元,村級環境衛生整治3.5萬元,教育幫扶資金3.7萬元。通過大量的資金幫扶水口鎮村級基礎設施得以全面改善提升,“授之以漁”的幫扶模式進一步增強了產業扶貧的帶富效應,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得以進一步補齊。
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定點幫扶黎平縣水口鎮以來,在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堅強領導下,乘“十九大”的春風,全院黨員干部職工在院黨委的領導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使水口鎮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2019年被評為“全州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黔東南州人民醫院情系貧困山區,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將繼續用心用情助脫貧,合力攜手奔小康!(楊曉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