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州戶籍人口
黔西南州2018年底總戶籍人口為365.17萬人,黔東南州為481.19萬人,黔南州為423.94萬人。
戶籍人口排序與總戶數排序是一致的,都是黔東南>黔南>黔西南。
但是平均每戶人數是不一致的,黔東南與黔西南接近,在3.50左右,更接近傳統的大家庭。黔南州平均每戶3.24人,更接近現代的核心3口家庭或者小兩口、老兩口,原因可能是黔南州更接近省會貴陽,平均二胎數也比黔西南和黔東南少一點。
從性別看,黔西南州的男女比例為108.5:100;黔東南州的男女比例為115.0:100;黔南州的男女比例為109.3:100。黔西南和黔南州的男女比例壓力已經很大,黔東南州的男女比例更恐怖,并且2018年比2017年的114.8:100還有所加大。當地怎么解決單身問題的呢?用彩禮這種經濟手段?
三州常住人口
從常住人口來看,黔南州2018年底為329.21萬人,黔東南州為353.83萬人,黔西南為287.17萬人,都比2017及以前歷年有所增加,表面上看常住人口沒有流失。并且這個排序和戶籍人口排序也是一致的,黔東南>黔南>黔西南。
但是黔南州常住人口329.21萬比戶籍人口419.89萬人少90.68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1.6%。黔西南州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少78萬人,占當地戶籍人口的21.4%。黔東南州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少127.36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6.5%。從絕對人數還是比例來看流失的人數都是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但是黔南和黔西南的比例是相近的,黔東南外出常住的比例高出一個身位,是有錢了外出買房定居呢,還是外出打工、求學呢?應該各種原因都有。
三州人口流向
下面我們嘗試來研究三州的人去哪兒了。
7月22日星期三是普通的一天,黔東南州的人主要去1畢節、2遵義、3黔南、4貴陽(12.1%)、5銅仁、6黔西南、7六盤水、8安順。本省占了前八名,這是很正常的。注意省會貴陽沒有排在第一,甚至沒有進入前三。但是排名仍然是合理的,第一畢節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第二遵義是本省第一面積大市,第三黔南州是鄰居,第四貴陽省會是本省第一經濟大市,第5同仁也是鄰居。
今年由于疫情影響,外出遷徙指數6,還不到去年20.79的三分之一。
黔東南州外出排序,排在第9名是湖南的鄰居懷化市,第10名是廣西的鄰居柳州市,這種到鄰居串門大多有來有往,不影響常住人口判定。11~12名重慶、東莞,第14佛山,16廣東江門,17深圳都主要是去工作,很多年底才回家,讀書的話寒暑假才回家,大多數時候在外,也會視為在外常住(讀大學一般要遷移戶籍)。
黔東南州外出排序,第18名河池是直接的鄰居,第13名婁底,第15桂林是間接的鄰居(只隔了一個城市),都是廣義的鄰居。
黔東南州外出排序,排在19~28名的包括南方鄰居廣西3個:南寧、賀州、來賓。東方鄰居湖南兩個:邵陽、長沙。西南鄰居四川兩個:成都、瀘州。北方城市1個:天津。珠三角城市1個:廣州。長三角城市1個:蘇州。排在28名以后的比例太低不再研究。
現在把遷入和遷出數據對比。注意今年遷入指數也是6,遠低于去年的21,遷出與遷入指數相同。到畢節是17.88%,從畢節回來是18.28%,屬于有波動的正常交流。往返遵義分別是16.72%和16.7%,同樣如此。黔東南到貴陽是12.1%,貴陽到黔東南是11.07%,差了1.03%,這部分大概率是到貴陽常住。到銅仁市10.77%,銅仁到黔東南是10.19%,差距較大,其中包含的長期遷移人口也較多。到重慶是0.37%,重慶過來是0.25%;到東莞是0.33%,東莞過來是0.13%,差額部分都包含有大量長期遷移人口和少量臨時流動人口。現在是年中7月,年底再分析往返數據將更明確。
總之,黔東南州戶籍人口外出常住目的地主要是貴陽、重慶、長沙、南寧等周邊省會,其次是東莞、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城市,去長三角相對較少。
黔南州的人特別愛到黔西南,達到38.65%,回去的只有36.26%。黔西南外出的人中,貴陽第2,黔東南第6。進入黔西南的人中,貴陽第二,黔東南第6。曲靖第10,南寧12,昆明13.
黔南州居于中間,他們對黔西南和黔東南什么感覺?他們更喜歡去黔西南,占30.96%,去黔東南的人不如排在第二的貴陽。外省城市中排在最前的是鄰居河池市。
從三州內部流動情況來看,黔西南的經濟發展最好,黔東南和黔南相近,實際是這樣嗎?下文繼續研究。
(唐能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