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收入做“加法”。一是產業發展保增收。一方面加大產業直補力度,提高貧困群眾自主發展能力,產業直補截至目前實施597戶,兌現補助資金279.4萬元。另一方面圍繞“1+2+N”產業規劃,深化推行“黨社聯建”、“三變五金”、“兩帶三全”等產業高效發展模式,2014年至今累計實施產業項目共計45個,投入資金4562.14萬元,23家市場經營主體承接扶貧項目,產業效益分紅全覆蓋貧困戶1006戶179.0629萬元,戶均增收1779.9元;二是轉移就業促增收。2018年發放外出務工轉移就業獎勵補助620人62萬元,2019年發放外出務工轉移就業獎勵補助62人6.2萬元。同時,依托22個參與扶貧項目的合作社(公司),為340名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累計發放工資544萬元,戶均年增收16000元;三是兜底保障強增收。針對五保、孤兒、殘疾、長期患病及缺乏勞力家庭實施民政救助,累計發放城鄉低保2257.9894萬元,殘疾人補助47.65656萬元,臨時救助困難戶29.21萬元。
整改問題做“減法”。一是加大“兩不愁”、“四保障”存在問題的清零、清倉力度,靶向對準“三落實”、“三過程”,逐一攻破問題短板,確保各類問題整改落到實處;二是把問題整改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檢視問題整改結合起來,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定期調度,打好“354+N”突出問題整改殲滅戰,堅決把各類問題整改到位,為攻堅戰“降壓減量”,直至問題“清零”,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三是把問題整改與增加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結合起來,人民的滿意程度是問題整改的唯一尺度。
落實政策做“乘法”。疫情期間,為確保貧困戶真脫貧、脫真貧、不返貧,定向切脈拔除“窮根子”,變“人工輸血”為“自我造血”,瓦寨鎮積極落實就業扶貧政策,成立返崗就業農民工服務站,連軸輪貼心服務務工群眾。截止目前,共促進農民工返崗就業達5091人,其中省外3169人(貧困戶477人),縣內1707人(貧困戶398人),縣外省內215人(貧困戶36人),組織輸出605人。
定效問責做“除法”。為摘掉“窮帽子”,變“短期治標”為“長效治本”,瓦寨鎮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構建好長效治本的定效問責機制。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責任”原則,實行主要領導分片聯系村、副職包村、干部包組、村干分村包片“四包責任制”,層層擔當履職,盡銳出戰。堅決杜絕“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讓脫貧成效真正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侯永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