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臺江縣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是三級組織部門的結對幫扶縣。2016年以來,臺江縣檢察院堅決落實上級檢察機關和縣委決策部署,按照抓黨建、建產業、惠民生、促脫貧的工作思路,統籌推進檢察業務和脫貧攻堅工作。在全院近80%干警駐村幫扶的情況下,2019年仍然取得了全州檢察機關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績,真正實現了脫貧攻堅政治任務與檢察工作主業主責兩不誤、雙促進。先后榮獲全州“‘四有四化’優秀黨建品牌”、全州“優秀幫扶單位”、全州“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績突出集體’”,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榮獲全縣脫貧攻堅“十佳幫扶單位”。2019年以來,連續兩年榮獲全縣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一個辦案團隊被省檢察院授予“集體二等功”,6名干警獲得縣級以上表彰。
一、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為。2016年2月,臺江縣檢察院在全縣率先出臺了《臺江縣人民檢察院服務脫貧攻堅十項措施》,得到了中組部駐臺江扶貧工作隊隊長和縣委書記的批示表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及時總結服務全縣脫貧攻堅大局的務實舉措,撰寫的《我縣農村基層組織在脫貧攻堅中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對全縣的農村基層組織進行整頓調整充實。臺江縣檢察院針對傳統村落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形成了《當前臺江縣傳統村落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得到縣委書記批示肯定,并責成相關領導和部門整改落實。這些主動擔當的做法,有效促進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二、發揮職能作用,助推全縣脫貧。一是嚴厲打擊危害脫貧攻堅刑事犯罪,認真貫徹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努力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二是依法掃黑除惡治亂,鏟除裹脅煽動群眾聚眾鬧事、對抗基層政權、阻擾重大民生項目實施、妨礙脫貧攻堅的惡勢力及其雛形犯罪團伙和保護傘,凈化脫貧攻堅環境。比如,從公安移送的楊某尋釁滋事普通刑事案件中,通過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作用發揮,發現涉惡犯罪線索,監督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最終破獲了以楊某為首的、防礙當地脫貧攻堅工作的惡勢力犯罪集團一案6人;三是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妥善辦理涉企案件,用心用情解決企業訴求,為企業發展營造最良好的營商環境。比如,今年的“兩長”座談會,臺江縣檢察院將收集到的意見建議認真梳理,形成了《關于“兩長”座談會民營企業反映相關問題的情況報告》,專題報縣委,縣委書記當場作出肯定和批示,要求縣政府抓好整改落實,縣人民政府及時專題行文,明確責任領導和部門認真落實;四是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嚴厲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扎實推進生態修復,促進鄉村旅游增收;五是關愛未成年人成長,連續五年深入全縣所有中心學校開展“雨露育春苗 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覆蓋師生近9萬人次,厚植臺江法治土壤;六是關愛弱勢群體,傳遞檢察關懷,發放司法救助金29.2萬元,使6名面臨輟學的貧困學生重燃希望。
三、駐村精準幫扶,彰顯檢察情懷。一是加強基層組織結對幫扶,幫助發展黨員14名,充分利用院黨支部“四有四化”黨建品牌優勢,與幫扶村黨支部開展聯誼共建,提升黨建水平,村兩委面貌煥然一新,2019年皆蒿村黨支部被表彰為省州縣三級先進黨組織;二是聚焦民生,出資80余萬元完善幫扶村基礎設施,協調到通組公路等項目資金230余萬元,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三是幫助發展產業,投入72萬元修建養豬場1個,并移交村集體管理。協助村兩委流轉土地120余畝,建設高標準科技產業示范大棚24個,引進企業種植蔬菜和中草藥育苗,引導市場化動作。通過臺江縣檢察院幫扶,皆蒿村實現了從“空殼村”到固定資產累積360萬元,流動資金節余24萬元,具有自我造血再生功能的實質性跨越;四是抓牢“兩不愁三保障”,出資25萬元補齊貧困戶鍋、碗、桌、凳、衣物、被褥等民生短板;五是推進安置點綜合治理,慎捕慎訴犯罪移民搬遷人員,積極幫助解決搬遷貧困戶生活、就業和子女入學困難,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幫扶的老屯鄉階薅蒿村、巖寨村分別通過省和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達到了零問題和群眾滿意度100%的良好效果。
四、聚焦法治扶貧,服務群眾務工增收。在增強幫扶村內生動力的同時,緊釘“一達標”不放松,鼓勵動員群眾務工增收,出資成立了外出務工人員家庭服務組和外出務工法律服務工作組,為留守兒童和老人提供服務和關愛,解決務工群眾后顧之憂。并指派一名副檢察長2次帶隊前往廣西集中務工點為務工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洽談用工合作意向。同時,還幫助務工隊伍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在各務工點成立了黨小組,實現了外出務工群眾零違法違紀、零安全事故、零矛盾糾紛、零拖欠薪資的“四零目標”。幫扶的兩個村387戶貧困戶1576人實現穩定脫貧。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臺江縣檢察院將在上級檢察機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抓好黨中央和上級檢察機關各項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走好新時代檢察長征路,推進平安臺江和美麗鄉村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楊國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