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被騙3次
2月13日至17日,貴安新區(qū)公安局先后接到3名群眾報案稱,遭遇了電信詐騙。其中一人3天之內連續(xù)被騙3次,其對騙子指令的“配合”程度,簡直令人無語。
2月14日,陳萍(化名)因急需用錢,在手機上下載了“信用分期”貸款APP欲貸5萬元,在填寫提交個人資料后,平臺顯示其通過審核,但客服要求先付2500元工本費才能提款。于是,陳萍按客服提供的個人賬戶轉款了2500元。隨后,客服告知還需要1萬元為其做銀行流水才能提款,陳萍再次向客服提供的個人賬戶轉款了1萬元。豈料,客服告知其需預還前3月的本金及利息方可提款。懷疑自己被騙后,陳萍未再“搭理”客服,此次被騙金額共計1.25萬。
2月15日,陳萍在手機上重新下載了另一個貸款APP“微粒貸”,準備貸2萬元。填寫提交個人資料后,平臺顯示通過審核,但客服要求先繳納6000元保證金。于是,陳萍按客服提供的個人賬戶轉款6000元,隨后,客服告知還需6000元為其做銀行流水,陳某又轉款6000元。此時,客服告知做流水的錢還是不夠,需再轉1.3萬。懷疑對方是騙子后,陳萍未再“搭理”客服。此次被騙金額共計1.2萬。
2月16日,陳萍在手機上另找了一個“平安普惠”貸款APP下載,這次欲貸1萬元,填寫完資料顯示通過審核后,客服要求其轉2000元為其做銀行流水,陳萍按要求轉款2000元。客服告知還需再轉3000元做流水,這次她警惕性比較高,馬上意識到自己可能又遇到了騙子,不再“搭理”客服了。此次被騙金額為2000元。
裝了假冒APP?
2月20日,記者先后試圖聯系陳萍遭遇的這3家網貸APP,了解事情原委。記者多次查詢,均未發(fā)現“信用分期”APP的官網和聯系方式。而平安普惠貴州分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平安普惠APP提供線上借款咨詢服務,而且整個流程公開透明,絕對不會以幫客戶做流水等任何名義讓其先支付資金,陳萍可能下載安裝了騙子假冒的APP。目前,他們已主動聯系公安機關,對此展開調查。
隨后,記者聯系上了微眾銀行WeBank微信公眾號,將陳萍被騙的經過反饋給了人工客服。對方索要了記者的聯系方式后稱,會安排專人予以回復。截止到20日下午15時發(fā)稿前,記者尚未接到來自“微粒貸”方面的相關回復。
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溫馨提示
先繳納費用,皆為詐騙
民警稱,從近期接到報案的5起被詐騙案來看,作案手法除要求繳納工本費、走銀行流水費而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騙子利用虛擬的軟件,在后臺故意將受害人填寫的銀行卡號數字改變一位,貸款平臺界面會彈出“銀行卡異常”,平臺理所當然的不能出款。
緊接著,騙子會告知受害人因卡號信息錯誤導致貸款被凍結,需繳納解凍費用,且聲明會退還給受害人。受害人不明真相,以為是自己的疏忽填錯了卡號,在繳納解凍費后,騙子進行下一步套路,稱受害人征信有問題,不能提款,需繳納消除不良征信費。
警方提醒市民:確有資金需求,應到具有資質的正規(guī)金融部門辦理貸款。謹慎進行網絡借貸,如對方要求先期交納保證金等費用,務必提高警惕。正規(guī)貸款過程中,放款機構審核貸款人個人信用、還款能力或質押物的估值,不會要求先期繳納任何費用。(任 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