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縣涌溪鄉洞頭村煙地輪作蔬菜基地
一、做好產業選擇方向,明確“種什么”
一是鞏固烤煙優勢產業。堅持調減籽粒玉米等低效農作物,騰出土地資源擴大烤煙等經濟作物種植規模。組織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村干及種植大戶進村入戶加強政策宣傳和思想引導,將更多烤煙種植主體吸納進來。目前,全縣共有育苗點14個,育苗棚445個,2019年烤煙種植面積5.29萬畝,煙葉收購量達10萬擔,烤煙收入達15147萬元,共有221戶貧困戶種植烤煙獲得收益。
二是“煙葉+蔬菜”煙地輪作。充分利用每年秋冬兩季長達6個月閑置煙地和完成售煙賦閑煙農等資源稟賦,采取“煙葉+蔬菜”輪作模式,實現秋冬閑置煙地綜合利用,將煙地變閑為寶,改變煙農“坐吃煙空”陋習,增加農戶收入。目前,全縣在冬閑煙地種植白菜苔、紅菜苔等蔬菜5000畝,土豆等作物種植1.5萬畝,菜苔基地可畝產5000斤,至2020年3月,預計產量可達2500萬斤。
三是育苗棚變“聚寶棚”。為有效用好閑置的煙棚,該縣引進貴州光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綜合利用烤煙育苗大棚閑置期培育猴頭菇,2019年共有6個聯體大棚(占地面積10畝)培育猴頭菇40萬棒,年產值300萬元。公司與江中制藥廠簽訂了產銷合同,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投入扶貧資金120萬元,其中7%收益分紅給貧困戶,聯結貧困戶60戶256人,每戶分紅1400元,8%分紅作為村集體管理經費,同時帶動務工人數1200人次。
二、夯實培訓農民基礎,指導“怎么種”
一是用好培訓陣地。用好用活“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村“道德講堂”陣地資源,大力開展農村產業革命專題培訓。采取召開院壩會、田坎會形式,對全縣煙葉鄉鎮、行政村和村民組農民宣傳350余次,針對秋冬種及“煙—菜”輪作等農作物種植產業,堅持講清政策、講清市場、講清產銷,從思想上、觀念上扭轉農民傳統的種養意識和生產習慣,幫助其“從土里刨食的莊稼漢”變為“在地里淘金的新農民”。
二是“請進來”言傳身教。針對農民種不好、不會管、不會賣等問題,通過“土專家”“田秀才”開展菜單式技能培訓;同時選派種植代表外出參觀學習,回鄉言傳身教,達到“怎么種有人教、怎么管有人傳、怎么賣有人帶”的良好效果。目前,共組織農民開展蔬菜種植培訓20余次,參訓農民1000余人次;
三是“走出去”考察學習。選派種植代表李明義、賈英華等外出杭州,深圳、遵義等參觀學習3次,參觀學習人數60余人次。通過考察學習,了解市場需求,熟悉經營模式,開拓了視野,堅定了信心。
黔東南州委副書記湯越強同志到鎮遠縣涌溪鄉洞頭村煙地輪作蔬菜基地調研
三、扭住技術關鍵,服務“種得好”
一是建機制。按照“技術服務到村到戶到基地”思路,針對烤煙種植基地的特點,建立“行政村有班子成員蹲點、合作社有農業專家服務、基地有農技人員教學”點對點的產業推進機制。明確一名鄉鎮副鄉鎮長長期蹲點掛片;農業部門選派專家不定期到合作社提供技術服務,結合“萬名專家下基層”活動,將省州縣鎮112名三農專家以鄉鎮為戰區單位,按照服務包片原則,對貧困勞動力農業實用技能和產業發展進行培訓和指導。
二是優服務。組織省州各級農業專家、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講解、實操示范,通過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心貼心服務,為菜農在育苗、移栽、施肥、除草、防災等各項管理環節提供行之有效的技術支持和幫助,解決菜農的后顧之憂。今年以來,共邀請46名土專家和田秀才進行現場教學指導154次,幫助群眾解決煙地輪作中的技術困難和問題150余次。
三是搭平臺。通過匯聚技術人才和資源,盤活涉農力量形成“智囊團”,“智囊團”及時將最新涉農政策、項目和資源信息收集反饋給合作社和農戶,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實現政策、市場、技術、管理等信息共享,及時根據市場情況提供轉變產業發展方向信息服務。
四、強化資金籌措,解決“怎么干”
一是用好合作社資金。加強合作社資金梳理和整合,先后投入90萬元用于基地發展。同時加強資金監管,杜絕“撒胡椒面”做法,將部分資金用于風險補償、保險支付等環節,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二是整合社會資金。通過積極爭取、多方籌集、有效整合,切實解決蔬菜種植產業融資難等問題。2019年利群集團獎勵鎮遠縣40萬元,主要用于煙桿拔除、地膜清除、翻犁、采購種苗、肥料等。煙草部門推進大中型旋耕機資源共享,共投入15臺大中型旋耕機開展土地翻犁工作,共投入資金50萬余元。截至目前,共整合社會資金300萬元投入球隊閑置煙地蔬菜等農作物種植產業發展。
三是用好獎補機制。指導煙農在11月底完成煙桿拔除、地膜清除工作,落實每畝40元補貼;組織大型旋耕機開展專業化機耕服務的合作社,煙草公司給予每畝20元補貼,2019年以來,共獎補資金159.92萬元。
鎮遠縣涌溪鄉洞頭村煙地輪作蔬菜基地
五、搭建組織方式橋梁,引領“怎么走”
一是黨支部引領合作。以黨支部為引領、合作社為紐帶、農戶為基礎,將各方力量充分聚集到蔬菜基地發展上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政府凝心聚力的作用,動員群眾參加蔬菜種植,農業部門進行技術指導,煙草部門和村合作社為農戶提供土地免費翻犁服務,幫助合作社實現訂單銷售。
二是合作社構建紐帶。強化合作社聯系企業和菜農的紐帶作用,與企業合作,實現訂單式生產,同時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免除農戶種植擔憂。在土地流轉方面,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農戶可與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自行種植蔬菜,也可在秋冬兩季將閑置的烤煙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來年以無償翻犁烤煙基地為補償;土地流轉期間,農戶可到合作社務工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全縣2000余農戶散種植蔬菜1.5萬畝,共集中流轉閑置烤煙土地種植蔬菜5000余畝。
三是種植戶積極參與。在黨支部和合作社的積極動員下,在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下,全縣1200多戶煙農有823戶種植蔬菜。群眾見到身邊的致富帶頭人都通過“煙—菜”輪作淘到了金,許多群眾主動聯系合作社,要求參與2020年種植,煙地輪作由過去的政府“推著種”,變成群眾“自發種”。
六、抓住產銷對接重點,破解“怎么賣”
一是訂單牽線,保證“賣得了”。圍繞蔬菜儲存、運輸和保鮮等難題,通過創新產銷對接機制,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信息靈通、信譽度高等優勢,幫助合作社拓展銷售渠道,加快蔬菜銷售速度。加強“農校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力度,持續推動白菜苔、紅菜苔等蔬菜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社區、進超市、進酒店。幫助牽線鎮遠縣蔡醬坊公司、貴州光育農業發展公司等5家銷售企業,共銷售蔬菜500余次,銷量300萬公斤,均未出現難銷、滯銷等問題。
二是保證質量,實現“賣得好”。堅持“質量就是生命、品質就是效益”原則,突出抓好蔬菜種植綠色化、優質化,在種植過程中,緊盯綠色、有機、無公害指標,堅決做到“不打除草劑、只施有機肥”,確保推向市場的蔬菜消費者買得安心、吃得放心。目前,蔬菜產業遠銷貴陽、廣西、廣東等地,受到了廣大銷售商和消費者的一致青睞,甚至有的銷售商提前與該縣相關合作社簽訂2020年供貨合同。
七、拉緊利益聯結紐帶,落實“惠及誰”
一是確保聯結得上。積極為合作社牽線搭橋,由合作社和企業自主協商定價簽訂協議。目前已有鎮遠縣蔡醬坊公司、貴州農林漁公司等5家公司和鎮遠縣相關合作社簽訂了收購協議。按照協議,自行種植蔬菜的農戶,合作社按白菜苔每斤0.8—1元、紅菜苔每斤1.2—1.4元的穩定價格進行收購,其余品種農產品也嚴格按市場價進行交易,做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加強蔬菜種植產業利益聯結監管,合作社以100元/天的標準按時結清工錢,2019年“秋冬種”開展以來已有支付務工工資800萬元。
二是爭取聯結得好。繼續加強政府引導、合作社帶動作用,幫助農戶獲得穩定的訂單種植、務工收入、政策紅利、入股分紅等多種收益,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確保參與蔬菜種植的農戶人人有收入、戶戶得實惠。目前,鎮遠縣烤煙主產區秋冬閑置煙地共栽種菜苔、土豆等農作物1.5萬畝,菜苔基地共5000畝,按畝產5000斤,均價1元/斤核算,到2020年3月底,預計收入達2500萬元。該基地長期聘請務工煙農150人,其中貧困戶34人,人均月收入2200元。
三是構建多贏聯結。由基層政府為合作社及農戶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農業部門為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煙草部門充分利用烤煙種植政策為合作社提供機械進行土地翻犁,極大的降低了合作社生產成本,實現蔬菜種植戶風險最小化。對于有意愿種植蔬菜的農戶,只要按合作社要求進行種植的,合作社將幫助農戶進行銷售,農戶還可到合作社務工,進一步的擴展了群眾增收渠道,通過這種產業模式帶動有意向的煙農自覺的充分利用秋冬閑置土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構建了經濟多贏的利益聯結鏈。
八、筑牢基層黨建堡壘,牢記“服務誰”
一是村黨組織書記帶頭干。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村級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大力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書記“領頭雁”作用和黨員“領路人”作用。秋冬閑置煙地蔬菜種植產業啟動以來,烤煙主產區的涌溪鄉洞頭村、舞陽鎮魏家屯村等村的黨組織書記帶頭,帶動本村黨員積極參與到秋冬閑置煙地種植蔬菜項目當中。其中涌溪鄉洞頭村支書帶動1100畝,舞陽鎮魏家屯村支書帶動700畝,相關行政村支書在全縣一共帶動2000余畝,示范帶動效益顯著。
二是黨員干部幫著干。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充分發揮各村黨支部和扶貧戰區聯合黨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帶著群眾干,在產業發展中發動群眾引導全民參與、全民培訓、全民行動。針對基礎條件差和群眾發展意識薄弱的問題,黨員深入群眾家中,細致入微、不耐其煩的給村民做工作,號召按照黨支部委員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方式,率先垂范,通過“亮身份,曬承諾”等行動有效踐行“我是黨員我帶頭”的精神,爭當農村產業革命的排頭兵。
三是“村社合一”領著干。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在全縣大力推行“黨社聯建”“村社合一”。目前全縣110個村實現了組織領導“合一”、經營管理“合一”、利益分配“合一”,通過發展烤煙、蔬菜、中藥材種植和豬、牛、羊、兔養殖等產業,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脫貧致富。2020年,該縣計劃將“煙—菜”輪作模式推廣至全縣全部煙地,力爭形成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實現增收脫貧致富。(陳根 聶榕 嚴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