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明確幫扶干部與村干部的職責。幫扶干部與村干部的職責,在各類鄉村文件上都是有明確具體規定的,二者所處的工作環境以及面對的服務主體都是一樣的,在工作內容上大體一致但又有著各自的側重點。就幫扶干部而言,他們的職責側重在“幫扶”上,他們利用身邊的優勢資源,結合自身的學識基礎,為農村工作帶來新思路與新舉措,就拿筆者所在的尚寨土家族鄉來說,在縣林業局的下派幫扶干部的指導下大量發展了油茶、綠茶、經果林等新型農業產業,在縣民宗局下派幫扶干部的對口幫扶下,進一步保護并弘揚了土家族特有的土家文化,這些都是幫扶干部利用自身的業務專業優勢為農村工作帶來了新的方向成功舉措,所以幫扶干部對農村而言更多的體現在幫扶引領方面。另一方面,對村干部來說,他們的職責體現在“全盤抓”上,村干部是一個村的總負責,對全村的各類事物都要負責,群眾缺水了、房危了、路垮了、生病了都會找到村干部,他們就像一位事無巨細的家長一樣,辛苦操持著家里的一切,總結來說,就是村干部對全村各類事務都要起牽頭負責作用。
二是要擺正幫扶干部與村干部的立場。在工作方面,幫扶干部與村干部有著共同的工作目標,都是在為人民服務,為給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二者是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在農村工作中,都應該要把自己當作主體責任人,要站到第一線去率先作為,“我干你看”或“你干我看”都是不可取的,幫扶干部與村干部都是黨的干部,更應該要發揚團結協作、艱苦創業的擔當作風。在農村有一種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幫扶干部與村干部一起下村開展工作,每天一起簽到簽退,共同化解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一起分享工作上的收獲,這樣的相互配合既高效地完成了工作,又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三是要提待遇激勵村干部的擔當作為。在農村基層一線工作,普遍存在著村干工作內容多、負擔重、責任大、待遇低的現象,高強度的工作卻換不來與之對應的待遇報酬,僅憑擔當奉獻很難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拿西部貧困地區來說,因工作推進需要,要求村干部全勤脫產開展村級工作,而村三大員月到手工資大約有2000元左右,這樣的薪資水平對一個需要養家育兒的成年人來說著實不算高,付出與回報的不匹配使得他們辛苦時有了怨言、精神上有所懈怠、工作上變得慵懶,于是在部分鄉村就出現“干部在干,村干在看”的現象。所以筆者認為,應該要從經濟發展規律方面考慮,結合村干部工作付出實際,適當提高他們的薪資待遇,以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積極作為。(金愿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